(資料圖)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城市算得上是偉大的發明之一,它是我們的家園,是我們的庇護所。小時候,節假日去舅舅所在的城市是我最大的快樂,不僅可以乘坐火車,更喜歡那里高樓林立的繁華、綠蔭滿城的美景和璀璨燈火中的不夜城。后來上大學,從西寧去往別的城市,畢業后也到過大大小小幾個城市。每個城市的風格不同,帶給人的感受也不盡相同,這讓我感悟到我們的生活方式是被城市改變的。
慢節奏的城市生活簡單而淳樸,漫步在綠蔭遮蔽的小路上,感受著喧鬧與幽靜,那些老街古老而純粹,偶遇一家面包房或咖啡店,香甜的氣息令人駐足,歸家的感覺便會悄然而生。而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處處迸發著激情與活力,穿梭于大大小小的街道,用腳步丈量城市的脈絡,記錄街區的變化,共享城市空間里的鮮活和豐富,讓人忙碌且快樂著。
城市塑造著人的生活,人也希望城市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無論哪種形態哪種方式,我們生活的城市都在保留、傳承、發展之間構建著未來的面貌。或許,我們都有過想逃離城市去尋找詩和遠方的念頭,向往能呼吸到新鮮空氣的大自然和輕松愜意的閑暇時光,希望在茶余飯后、上下班途中,擁有片刻與自然相處的時光,有一隅能感受小小幸福的休憩空間,釋放快節奏的生活帶來的疲憊和煩擾。
其實城市與自然的邊界無需刻意定義,詩意或許就存在于我們的日常之中。在城市里我們無法擁有大片的森林、草原、湖海,但目之所及,陽光、植物、溪流交織而成的城市自然生態,同樣是一首動人的詩,一片綠地、一朵鮮花、一縷陽光足以溫暖人心,讓人們在忙碌之余享受別樣的都市休閑樂趣。
目睹過許多城市的繁華之后,回歸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座高原古城,驀然發現,曾經向往的“公園里的城市”就在眼前的一草一木中。近年來西寧市著力構建“一城山水、百園千姿”的公園城市形態,以美景涵養城市的氣質,開窗望綠、推門進園的生活已經成為老百姓最平凡的幸福,融休憩、健身、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綠地公園、城市景觀隨處可見。我們不僅有了網紅打卡地唐道637,有了浦寧之珠、大劇院、博物館,我們的城市還在細微處做著改變,特色街角,見縫插綠,交接地帶,留白增景,街心花園、藝術雕塑等讓城市一步一景、步移景換。漫步其中,你會發現很多平日里視而不見的東西,都藏著可愛與溫暖,讓你樂在其中。
其實,我們想要抵達的,不過是一個可以安放身心的家園。伴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我們發現,城市既需要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同樣需要充滿市井味道的小攤、小店和小巷,因為這些地方鄉音繚繞,吆喝聲、汽車聲、說話聲混雜在一起,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
一座城市應該是充滿生機的,它不僅僅是一個物質載體,也是人類文明、日常生活的載體。我們應讓城市溫暖起來,讓城市與人產生更深層次的情感互動,為人們提供多元化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帶來更具人文氣質的生活環境,賦予城市更多的“家園感”,塑造人們對于城市的歸屬感,讓我們的城市更有暖意,更加愜意,讓詩意的棲居不再遙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