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楊紅霞 報道)記者從“青海這十年”氣象專場新聞發布會獲悉,由于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頻發多發趨勢,青海省氣象部門持續強化防災減災氣象保障工作,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最大限度地減輕和避免氣象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
近年來不斷深化部門合作,聯合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開展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業務,開展基于人口、GDP、農業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與評估,建成青海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現與15個部門的對接,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4%。
今后,青海省氣象部門還將從機制建設、能力提升等方面發力,不斷提升災害性天氣的防御能力和水平。
據介紹,省氣象部門將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不斷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體制機制。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部門聯動機制,完善各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強化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演練,提高災害性天氣應急救援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建立極端天氣防災避險制度,構建協同聯動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強化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完善氣象災害風險轉移制度,全面融入全省大應急管理體系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發展多領域融合的影響預報與風險預警業務,定期開展氣象災害防御水平評估檢驗,提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流域洪澇、森林草原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
堅持“氣象部門發、其他部門轉、社會媒體播”預警信息發布傳播原則。完善青海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統籌制定氣象災害預警發布規程,完善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制度,大力發展融媒體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多渠道提升預警信息發布覆蓋面。
堅持實施“網格+氣象”行動,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鄉鎮、街道等基層網格化管理。充分應用新媒體平臺和短視頻等新手段,大力開展災害性天氣防御知識宣傳,開展重大天氣過程“一過程一策”伴隨式氣象科普宣傳,開展氣象科普宣傳“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進寺院”活動,加快氣象科普文化基地建設,引導公眾正確認識、科學防范災害,提升群眾抵御氣象災害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