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金秋九月,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廣袤的田野上,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南門峽燕麥田滿目金黃,秋風吹過,飄來陣陣麥香。收割機來回穿梭,在農機手嫻熟的操作下,收割、脫粒、裝車一氣呵成。
“以前每到秋收時節,麥田里都是人工割麥的繁忙景象,收割一塊麥田至少要三四天。現在人工收割已被機械化收割取代,一塊田兩三個小時就收割完了,用工少了,效率提高了。”卷槽村黨支部書記張生昌說。
南門峽鎮副鎮長朱昌德介紹,今年,南門峽鎮農業種植面積達4933.3公頃,為確保秋收工作有序開展,南門峽鎮組織二百余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奔赴秋收一線。
同時,南門峽鎮對秸稈進行綜合利用,協調本地農業合作社、養殖場等,將收割后留下的秸稈從田間地頭運送到養殖場粉碎,成為飼養牲畜的青貯飼料,從源頭上減少了秸稈對環境的二次污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