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9月27日,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代同莊村,一座洋溢著時代氣息和地域特色的民俗博物館初見雛形。這座民俗博物館總投資2700萬元,將成為大通縣的一處地標性建筑,預計明年開館。
新建的大通縣民俗博物館,在展覽內容上整合大通人文資料,力求突出大通特色,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講好大通故事;在展覽形式上,兼顧展覽和運營,注重人性化、智慧化和可持續性,做有溫度的博物館,力爭把大通縣民俗博物館打造成展示大通對外宣傳的窗口、城市會客廳和大通文旅融合的支點。
大通縣民俗博物館的建成,標志著大通縣館藏文物和藏品保存環境標準化建設邁向新階段,將不斷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釋放文物承載的文化力量,讓歷史文化瑰寶走進大眾生活,在講好大通故事的同時,助推特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大通縣文體旅游局工作人員陳劭坤介紹,目前民俗博物館正處于展陳布展的大綱編寫和展陳設計階段,分為歷史展廳、民族非遺展廳、歷史成就展廳。大通縣將通過3個展廳分別講述大通的歷史人文、民俗非遺以及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發展成就。館內還設置了互動體驗區、臨時展廳以及會客廳。
關鍵詞: 民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