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崔永燾報道)9月27日,記者在青海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青海這十年”市場監管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隨著青海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進入“深水區”,市場活力被不斷激發,與2012年相比較,青海省市場主體戶數增加近38萬戶。
市場主體是我省經濟發展底氣所在、韌性所在,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關鍵力量。我省始終堅持把商事制度改革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不斷豐富改革內涵,久久為功優化營商環境,我省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不斷迸發,為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政府權力做“減法”市場活力做“加法”
我省通過全面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推行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自主申報承諾制,實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還權于企,市場活力持續激發。實行“先照后證”,前置審批事項從229項減少為35項,壓縮85%,對31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進行“證照分離”改革,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了準營便利度。全面推行簡易注銷,搭建企業注銷網上服務專區,促進了市場主體“新陳代謝”。截至2022年8月底,我省市場主體總量達54.73萬戶,是2012年的3.24倍,增加近38萬戶。
當好“服務員”“店小二”
全省聚焦提升市場主體辦事便利度和獲得感,依托互聯網賦能政務服務,持續提升辦事服務效能,不斷降低辦事成本,全鏈條服務創業創新,實現了市場主體登記全類型、全業務、全流程“網上辦”“零見面”“零費用”,企業開辦“一件事、一次辦、網上辦、掌上辦、一窗辦”,時間由20多個工作日壓縮到3個工作日以內、債權人公告等網上免費發布全覆蓋,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節省登報費用2000余萬元,經營范圍實現規范化登記,解決了經營范圍申請填報難、標準不一致等問題,市場監管6個業務領域的23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有效提升了市場主體和群眾異地辦事滿意度和獲得感。
《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出臺,圍繞市場主體準入準營、健康發展、公平競爭、執法效能四個方面制定22項具體舉措,助力市場主體發展壯大,會同省人社廳等5部門制定出臺《青海省市場主體歇業備案管理辦法》,明確了歇業期間支持政策措施,降低經營困難市場主體維持成本,幫助市場主體“休眠蓄能”,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門制定《青海省支持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若干措施》,從證照辦理、稅費優惠、財政支持、金融扶持服務等方面制定了15條具體措施,協同發力支持“個轉企”,推動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市場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