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王瑞欣報道)恰逢金秋九月,正是繁忙好時節。
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農作物春種秋收,一年一熟。走進湟源寺寨五谷豐家庭農場承包的馬鈴薯種植地,一個個金黃碩大的土豆經過機器和勞務人員緊張地挖掘、分撿后裝入特制的袋子中,再運往農貿集市或者加工車間。別看剛從地里挖出的馬鈴薯“灰頭土臉”,在經過加工、銷售之后,就變成了農民鼓起“錢袋子”的“金豆豆”。
到達湟源縣寺寨鄉西扎灣村時,五谷豐家庭農場經理趙生發正在地里忙著清點數量、指揮裝車,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種植了200畝土豆,一畝地產量大概3000斤,收成還算不錯,一斤的市場價大約在1.2元,我們按0.8元進行批發銷售,除去成本和各類支出,凈利潤能賺20多萬元。”趙生發說:“從前都是農戶自家小規模種植,僅自給自足,幾年前政府支持搞合作社進行聯合大面積、大規模種植,這樣銷售渠道也能順利打開,農戶手中省去了運費、差價等額外的費用,收入自然就提高了。”
增收致富、擴大生產的背后離不開國家利好政策的強大支持。“近些年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去年享受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從3%降到1%,今年四月起又享受了免征增值稅政策,讓我們能安心擴大規模,提高產量。”在談及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和納稅服務時,趙生發的話匣子打開了,他說:“我既是農場的經營者,也是會計兼辦稅人員,這幾年來來回回跑稅務局辦理業務的次數很多,和稅務干部打交道的機會也多,無論是季度申報還是發票領用,都是越來越方便了,服務也是越來越好了。”他還說,得益于稅惠政策紅利的快速落地,給他帶來了鼓足干勁謀發展的信心。
在趙生發的賬本上,記錄著從五谷豐家庭農場成立至今的各類支出和銷售收入。他算了一筆賬,結果顯示享受優惠政策福利后,光增值稅稅額累計減免接近3萬元,這讓他欣喜不已,“3萬元對我們來說可不是小數,節省下來的錢可以用來購買更優良的種子品種,還能給受租農戶分紅。”趙生發表示,稅務干部的貼心服務也讓他應對各類財稅數據時,從一開始的沒有頭緒變得游刃有余。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從國家的“好政策”,到輔導企業“知政策”,再到幫助企業“用好用足政策”,國家稅務總局湟源縣稅務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厚植稅惠“沃土”,積極落實各項惠農利企稅費優惠政策,加速釋放政策紅利,以“稅力量”助力涉農企業發展壯大,暢通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助推鄉村振興“蝶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