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記者楊紅霞報道) 9月28日,青海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青海這十年”鄉村振興專場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開展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貫穿生態保護、民生改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全過程。截至2020年底,全省4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62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十年來,通過兜牢底線,強化富民增收成效。在全省39個縣建設幫扶產業園,支持1622個貧困村發展村級光伏,在168個行政村實施鄉村旅游扶貧項目,掛牌認定鄉村幫扶車間282家,扶持46.94萬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發展到戶產業,構建形成到縣到村到戶三級產業幫扶體系,為鄉村產業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青海率先完成農村低保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及時納入民政救助范圍,實現了“托底線”與“救急難”并重。貧困群眾收入從2013年的2031元增加到2021年的11801元,年均增長24.6%,高于全省農牧民收入增速14.3%;政策性收入占比從48.5%下降到29.1%,結構逐步趨向合理。
十年來,不斷開拓實踐,探索青海特色路徑。光伏扶貧為脫貧群眾送上了“陽光存折”,成為全國質量最優、管理最好、效益最佳、成本最低的“青海典范”。拉面扶貧模式入選全國人社扶貧典型案例,控輟保學做法被教育部在全國推廣。4149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全面“破零”,其中1622個脫貧村通過村級光伏年均收益達到30萬元以上。
十年來,堅持自主發展與外部助力相結合。2013年以來,累計爭取東西部協作、中央定點幫扶、對口援青資金236.28億元,聚焦產業就業、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領域,有力助推了青海省農村牧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進程。
為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全省累計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對象1.89萬人,已有1.33萬人基本消除風險,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統籌用好產業發展帶動、省外協作輸出、以工代賑吸納、幫扶車間安置、能人創業輻射、公益崗位兜底等舉措,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年均就業數量保持在20萬人以上。
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保證了脫貧群眾基本醫療參保率、安全飲水供給率、安全住房保障率和脫貧家庭適齡學生控輟保學率“四個100%”。繼續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基層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力量得到全面加強。
關鍵詞: 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