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們要持續依托‘三文明’黨建品牌,為市民提供舒適愉悅的乘車體驗。”“我們要繼續強化遵規守法,安全營運的責任意識。”……在喜迎黨的二十大的熱烈氛圍中,作為西寧市綠色交通的實踐者,“城通的士”駕駛員們干勁昂揚,在工作中積極學習交流,用心提升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
【資料圖】
9月23日12時,走進西寧火車站地下停車場的出租車充電區,96個1米多高的充電樁錯落有致,每個充電樁上清晰顯示著不同時段的電價,20余輛“城通的士”正從這些充電樁上快速吸收“能量”。
看著即將電量滿格的“工作伙伴”,“城通的士”駕駛員王生壽告訴記者:“這會兒不是充電高峰期,快充模式下,車輛不到2小時就可以充滿,停車費2小時內僅需2元,既方便又實惠,我們還可以去附近的‘的士之家’放松休息,一天下來,忙碌卻很充實。”
今年是王生壽在出租車行業的第十二個年頭,但卻是他接觸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年。剛接觸新能源汽車,駕駛舒適、提速快、車內空間大是王生壽的第一感受,而真正讓他感到欣喜的是運營成本的明顯降低以及新能源汽車所展現出的節能環保的生態效益。
王生壽說:“前兩年就有朋友給我推薦新能源汽車,但我一直拿不定主意。這一年下來,低能耗、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完全滿足了我們在市區內的營運需求,我們開著更輕松,市民乘坐更舒服。出車期間,不少乘客也會詢問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情況,我也少不了給大家推薦。”
“開上純電動汽車后,車輛后期的運營成本明顯減少了,我們的運營收入實實在在地增加了。”“綠色出行已經融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推廣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一旁的同事也打開了“話匣子”,講述著自己的真切感受。
一輛輛車體外觀藍白相間的“城通的士”穿行在西寧的大街小巷,儼然已成為城市內一道道流動風景線,這些續航里程可達450公里的新能源汽車,不僅讓市民出行更便捷,也見證著西寧市綠色交通發展的點滴。
從2016年投資建設充電樁到如今基本形成西寧市充電設施建設的合理布局及服務網絡,從2018年開始試點更新純電動出租車到2021年4月底完成150臺比亞迪·秦車輛的更新,短短幾年,作為西寧城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西寧城通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累計完成西寧市87%的充電樁建設運營和83%的新能源出租車運營,走出了一條改革在先、民生為先、實干當先的綠色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在全市范圍內,公司已建成充電站點57處、充電樁2018個,更新550輛新能源純電動出租車并投入運營。
“如今,綠色出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車也已成為城市綠色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寧城通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都華說:“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公司員工干勁兒更足,我們將積極融入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結合服務民生實際,繼續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更新步伐,全力保障城市運力。”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市民的出行既要綠色,也要智慧。打開“優易充”App,輕輕一點,樁站查找、啟停充電、預約充電、移動支付、用戶評價等功能一應俱全。
“我們通過一部手機就能看到附近電站的充電樁列表和各個充電樁的實時狀態,分時費率收費情況一目了然,還提供預約服務。可謂出行無憂,太方便了!”市民馬偉稱贊道。
今年7月,馬偉如愿購置了自己心儀已久的新能源汽車。曾經,充電設施少、充電不方便等原因是他購車計劃中的“攔路虎”,如今,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就可實現預約找樁、啟停充電,新能源汽車的相關配套服務越來越完善。
“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已成為現實,而以人車數據綁定、泊位信息動態發布、車位分時共享等為代表的“智慧停車”項目,從今年起已在西寧市主城區有序推進。
據陳都華介紹,項目一期通過對主城區的停車場及路邊停車位進行整體規劃、建設,搭建起全面綜合的智慧停車體系,包含以西寧市城市停車運營監管平臺、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停車助手平臺構成的“三平臺”,以路內泊位停車管理系統、路側及路外和社會性質停車場管理系統、城市停車誘導系統組成的“三系統”,此外還有一個供車主操作的移動客戶端。
“智慧停車”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滿足市民駕車出行的需求,減少“停車難”給城市發展帶來的制約,為城市交通“疏脈活血”。
在改革中展現國企擔當,在發展中服務民生所需。瞄準未來,西寧城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張定申說:“我們將以建設‘六個現代化新青海’奮斗目標為引領,走好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精準對接省市政策投資導向,積極打造優質經營主體,為聚力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作出國企貢獻,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