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金秋時節,萬物秋成。大通縣樺林鄉七棵樹等村的露天蔬菜地里,農戶們正忙著采摘。5200公頃露地蔬菜陸續上市銷售后,將有效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持續推動責任落實、持續優化產業發展、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持續加強鄉村建設、持續深化定點幫扶……大通縣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以“五個持續”為抓手,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截至目前,已安排各級財政銜接補助資金1億元,實施農業生產發展項目16項,確定21個村為中央財政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示范村。
“我們持續優化產業發展,已建成65家標準化養殖場,研究集成農業新技術45項,建成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9個、優質高產糧油示范種植基地26個、設施蔬菜農業示范基地28處,組建4家‘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大通縣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該縣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考核納入鄉鎮和部門領導班子考核體系,切實保障各項工作具體落實。在全省率先建立《返貧監測工作流程圖》、政策明白卡,探索形成“1510”工作法(即:1個工作日內完成入戶核查,5個工作日內完成家庭經濟狀況核對,10個工作日內確定初選名單報縣級審定錄入),充分發揮醫療保障制度作用,落實脫貧人口參保資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各類資金2251萬元。持續做好穩崗就業,完成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8417人。加強對飲水安全隱患排查監測,投資3854萬元實施農村人畜飲水提升工程。
同時,加強鄉村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深化定點幫扶,切實提升鄉村教育水平,探索建立物業服務企業與脫貧地區勞務輸出的精準對接機制,改善鄉村體育設施條件,積極開展項目傾斜扶持,成功獲評全國鄉村建設評價工作試點縣。
關鍵詞: 農業生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