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這是一份簡單而詳實的臨時用工需求信息表。
從9月中下旬開始,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就業服務局的干部職工就開始在微信朋友圈不斷發布特色蔬菜和馬鈴薯等作物收獲的臨時用工需求,一時間朋友圈的互相轉發形成熱度。
在這份需求表上,鄉鎮、村、合作社、蔬菜名稱、面積等信息,需要的臨工數量、工資標準及結算、聯系人和電話以及是當前需要用工還是預約用工,都詳細列了出來,方便農民們就近務工增收,包括國慶節期間,也在實時更新用工需求。
秋收時節,農民收割打碾忙。在田間地頭,露地蔬菜、馬鈴薯長勢喜人,土鄉大地處處洋溢著收獲的喜悅,一幅收獲耕耘的畫卷徐徐展開。為實現用工和務工需求精準對接,有效解決用工單位“找不到人”與務工人員“找不到活”的矛盾,互助縣就業服務局開展“金秋送崗位,我們在行動”轉作風勇爭先主題實踐活動,把工作搬到田間地頭,深入到企業工地、馬鈴薯和特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收集對接縣內靈活用工需求量,通過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廣泛發布,累計推送用工信息489條,積極宣傳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促進縣內有序循環,增加本地勞務收入。
互助縣塘川鎮總寨村村民田有月看到縣就業局發布馬鈴薯秋收用工信息后,來到蔡家堡銀新種植專業合作社撿拾馬鈴薯,工資日結日清,一天能掙到100元,還有合作社專車早接晚送,提供午飯。
互助縣就業服務局通過信息發布,崗位對接,宣傳引導,在臺子、東和、丹麻、塘川、五峰、五十等鄉鎮吸納和轉移特色蔬菜采收農村富余勞動力務工1000多人,平均日工資114元,實現日勞務收入11.4萬元;在東山、西山、蔡家堡、臺子、五峰、丹麻、五十等鄉鎮吸納和轉移馬鈴薯秋收務工4000多人,平均日工資109元,實現日勞務收入43.6萬元。
“秋收以來,我們每天吸納和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到本鄉鎮附近種養殖基地穩定就業或臨時務工5000多人,人均日工資110元以上,預計帶動群眾增收2200萬元。”互助縣就業服務局局長曹有德告訴記者。
互助縣就業服務局還積極對接縣內在建的省市縣重大項目、鄉村振興項目和生產企業用工信息,采取電話聯系、現場對接、直播帶崗等方式,點對點推介用工信息,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到工地企業務工3400多人,人均日工資170元以上,預計帶動群眾增收3468萬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