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日前,我國首個利用鹽湖資源量產的新型鎂基超穩礦化土壤修復材料以修復后土壤有效態Cd(鎘)含量降低96.2%的成績獲得專家鑒定認可后,首次在工業污水處理微量級重金屬領域得到應用。經該材料處理后的工業污水中各類重金屬含量全部達到排放標準,實現土壤修復材料同樣適用水污染治理的突破。
為積極投身鹽湖資源有效開發利用,西部礦業深入推進“鎂基超穩礦化土壤修復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與示范”項目,依托青海鹽湖鎂資源進行鎂基超穩礦化土壤修復材料生產和研發,建成年產2萬噸鎂基環境修復材料生產線。西礦科發公司專業技術團隊前期在實驗室對工業污水中重金屬去除進行了探索試驗,選取了不同污水廠的多個樣本,在加入一定量土壤修復材料后,水體中各類重金屬含量出現大幅度降低,且無其他雜質帶入水體,可穩定達到排放標準。根據實驗室試驗結果,技術團隊主動對接西寧市東川工業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共同制定詳細現場應用試驗方案并開展現場污水治理工作,通過分析污水中重金屬含量確定配樣數據指標,經過半個月的實時治理檢測,化驗水樣顯示重金屬含量全部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關鍵詞: 水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