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22%、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76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對城區覆蓋達86.63%、道路綠化率達到100%、水岸綠化率達87.27%;
29個村被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76個村被認定為省級森林鄉村;
截至目前,共完成營造林24.16萬畝,占省下達年度任務的193.28%;
衡水市和棗強縣、武邑縣、深州市、饒陽縣、故城縣、阜城縣6個縣市分別獲得“河北省森林城市”稱號;
……
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啟動以來,衡水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戰略定位,科學精準開展國土綠化,扎實有效推進森林城市創建,努力打造“林水相依森林城,生態宜居衡水市”,為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衡水提供生態支撐。
按照“綠化、美化、香化”的原則,實施“森林進城”“森林圍城”行動。采取“見縫插綠”“拆違建綠”“拆墻透綠”等手段,建設“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等;利用城市郊區、城區周邊現有帶狀廊道,統籌道路、水系綠化,建設環城景觀防護林和郊野森林公園,共完成造林綠化0.29萬畝,全面提升了城市城鎮綠化水平。
按照“立體、彩色、多樹種綠化”,實施道路河渠綠化。采取常綠彩葉多樹種混交,喬灌花草立體搭配,開展肅臨路、饒武路等主干道路綠化提升,完成造林綠化0.85萬畝,打造觀花海、賞色葉的生態通道,實現了多效兼顧、綠美并舉的景觀效果。
按照“立體綠化、彩色綠化、多樹種綠化”原則,實施鄉鎮村莊綠化,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升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為目標。通過多樹種混交、多林木配置、喬灌花草立體搭配,推進環村林及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溝渠隙地和廣場游園等建設。共完成村莊綠化1.43萬畝,打造“村邊密林化、村內園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生態田園風光。
靈活采用“一路兩溝四行樹”等種植模式,集中消除農田林網空白區,完善農田林網破損區。著力構建結構穩定、功能完善的農田林網體系,共完成農田林網建設0.36萬畝。有效發揮了農田林網在防風固沙、涵養水源、調節農田小氣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全市通過實施森林網絡、森林健康、生態福利、生態文化、組織管理五大體系建設,森林總量持續增加,森林布局漸趨合理,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衡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科學精準開展造林綠化,搶抓秋冬季有利時機,確保高標準完成全年2.5萬畝任務目標。該局將督促各縣(市、區)和有關部門嚴格按照《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GB-T37342-2019》,強化工作舉措、提升短板弱項、豐富佐證材料,確保各項指標高標準達到創建要求。同時,進一步加大創森宣傳力度,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宣傳發動,再掀創森宣傳活動高潮,全面提高公眾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記者盧婉鳳 通訊員孫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