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
互助土族自治縣洪壽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臨時工20人,日工資標準每人120元,當天結算;丹麻鎮的大蔥豐收了,需要用工30人,每天工資120元,工資日結;東山鄉的洋芋誰來挖,我們需要用工20人,日結工資100元……
用工信息具體到村、用工內容詳細、工資結算方式明確。秋收以來,互助縣就業服務局精準整理各鄉鎮村的用工信息四百余條,發布在各類互聯網平臺上,這份用工表簡單明了、方便快捷,給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精準服務,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增收。
為何會有一張這樣的用工表?田間地頭時令蔬菜長勢喜人,可合作社、種植戶們卻犯了難:“豐收在望,卻找不到干活的人。”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待在家中的富余勞動力又找不到活兒干。
“我們了解這一情況后,深入企業工地、特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收集對接縣內靈活用工需求量,及時發布用工信息,宣傳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促進縣內有序循環,增加本地勞務收入。”互助縣就業服務局局長曹有德說。
互助縣季節性勞動者有5000余名,據統計,人均日工資110元以上,預計帶動群眾增收2200萬元。曹有德介紹,通過宣傳引導、信息發布、崗位對接、依托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和勞務經紀人等服務方式,互助縣在臺子、五十等鄉鎮吸納和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000余人,平均日工資114元。在東山、蔡家堡等鄉鎮吸納和轉移務工4000余人,平均日工資109元,實現日勞務收入43.6萬元。
此外,互助縣就業部門還積極對接縣內在建的省市縣重大項目、鄉村振興項目和生產企業用工信息,采取電話聯系、現場對接、直播帶崗等服務方式,點對點推介用工信息,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到工地企業務工3000余人,人均日工資170元以上,預計帶動群眾增收3468萬元。
來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消息:截至9月底,城鎮新增就業5.44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4.96萬人次。各級就業部門聚焦重點群體就業問題,落實激勵政策,鼓勵各類企業擴大吸納規模、統籌實施基層服務項目、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截至9月底,全省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就業20.8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6865人,均提前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關鍵詞: 家門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