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陳郁報道)“今年以來,我們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生態空間管控,全面加強林草資源管護,不斷提升現代化管理水平,認真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和森林、草原、濕地生態效益補償等惠民政策,各項工作扎實有效推進并取得實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才讓尼瑪告訴記者。
果洛州位于青海東南部,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黃河的發源地,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和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寶庫,是我國乃至全球維持氣候穩定的“生態源”和“氣候源”。
今年,果洛州完成退化草地修復治理項目154.48萬畝,全州天保、公益林面積分別達696.32萬畝、836.22萬畝。根據國土綠化鞏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國土綠化任務24.15萬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涉及12777戶,聘用10717名生態管護員,人均年工資收入達2.16萬余元,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的雙贏目標。
果洛州瑪沁縣燈塔鄉要什道村生態管護員旦木求說,“黨和政府對生態保護高度重視,讓我們在保護藍天白云的同時還獲得了就業機會,這些年眼看著家鄉的生態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心里別提有多開心了,都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掛真切(藏語,感謝之意)!”
同時,果洛州以林草長制為抓手,全面加強“五地”資源監管,已完成2021年以前全部森林督查問題整改,完成黃河流域生態全方位體檢涉草問題42處,完成濕地問題整改11處,2022年共監測到雪豹個體23只,生物多樣性加快恢復,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目前,我們投資8.23億元實施草原生態保護治理工程,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與修復和橫斷山區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啟動阿尼瑪卿山脈水源涵養與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提高草原植被覆蓋度。”才讓尼瑪告訴記者。
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如今,一幅藍天、碧水、凈土的“生態畫卷”在果洛迤邐展現;綠色,已經成為果洛州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關鍵詞: 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