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爾吉村平坦寬敞的公路。西寧市湟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1月3日,我們踏進了一條蜿蜒伸向西寧市湟中區共和鎮蘇爾吉村的柏油路,路面寬闊而平坦,村民說為鄉村振興鋪就了光明大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蔬菜種植大戶劉永成正忙著在自家菜地收大蔥、捆大蔥,一堆堆白綠分明的大蔥整齊地擺在旁邊,空氣中彌漫著蔥香的味道。
“以前路窄,大點的貨車就開不進來了,運輸很麻煩。現在,路修好了,去哪兒都方便。去年我的蔬菜都被收購了,掙了10多萬元,今年我又種了三、四公頃,我有信心能把日子越過越好。”談起交通給生活帶來的變化,劉永成贊不絕口,“今天,我收了500多公斤大蔥,一會鎮上的車就來收菜了。”
蘇爾吉村從曾經的貧困村到現在遠近聞名的“蔬菜村”、富裕村,從十幾年前人均年收入六七百元到現在的過萬元,得益于黨的好政策,正是這一條條平坦寬敞的公路,編織出百姓的幸福生活。
“以前村民們出行只能走小路,進出運輸貨物全靠人工。現在村里鋪了寬敞平坦的柏油路,車子直接開到家門口。村民們的生活方便了,蔬菜運輸也更便捷了,我們的蔬菜不僅在省內各大超市銷售,還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蘇爾吉村黨支部書記蘇生成自豪地說。
近年來,湟中區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事業,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累計投資2.017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2272.73公里,全區15個鄉鎮、380個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且100%通客車,基本實現“城區有綜合樞紐站、鄉鎮有等級站、大村有候車亭、小村有招呼站”,有效提升了農村公路通行條件和路域環境,為鄉村振興帶來勃勃生機。同時,著力消除“瓶頸”路,打通“斷頭”路,做到國省干線路網、城鎮路網、園區路網等與農村路網有效聯網聯通,形成通縣達市、鄉鄉聯通、村村連接的高效農村公路路網。
產業發展,交通先行。柏油路的修建不僅解決村民“行路難”的問題,也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攔隆口鎮卡陽村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有著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卻因交通不便,一度守著“金山銀山”無處發力。2016年,湟中區交通運輸局以打造“全域旅游”和“鄉村旅游”為發展思路,率先建成青海省首條鄉村旅游扶貧專用公路——西寧市湟中區卡陽村旅游扶貧專用公路。并先后建成田家寨鎮千紫緣旅游公路、土門關鄉賈爾藏旅游公路、土門關鄉上山莊花海旅游公路等一批旅游公路,讓游客“浪山”說走就走成為現實。
“旅游公路修好以后,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上山莊村,千畝花海成為全國知名的網紅打卡地,2018年來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近百萬人次。”上山莊花海景區負責人周玉財說。
旅游產業發展興旺,上山莊村的村民們也抓住機會,通過發展餐飲、售賣土特產,或在景區工作的方式吃上“旅游飯”。如今,在景區道路兩旁經營商鋪的村民有40多戶,年收入高的可達5萬多元。村民不再靠天吃飯,更多的是來自土地流轉收入及花海帶來的商業服務收入。
十年來,湟中區公路建設范圍由單一的道路施工向扶貧路、旅游路、產業路、骨干路縱深拓展。開通客運線路91條、班線7條,基本形成以“縣城至西寧、西寧至多巴、多巴至縣城”的“三角”城鄉客運公交主骨架為龍頭,客運出租車和班線車為補充,高速快客為輔助的城鄉客運網絡,使得全區骨架路網更加完善,對外交通更加暢通,2021年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全國示范縣。
“截至2021年年底,全區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2015.13公里,鄉鎮和建制村通公路率均達到100%。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我們將繼續推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提升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努力為全區各項事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湟中區交通運輸局局長莫彧功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