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王瑞欣 報道)“小小胡蘿卜也能成為致富路上的新產業,原本以為不起眼的‘小東西’沒想到能量這么大!”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生動的產業振興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動脫貧攻堅成果向鄉村振興轉變,由精準扶貧向產業振興轉變,西寧市湟源縣農業技術人員和南京市?六合區農業支援人才共同努力,利用湟源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實現了湟源地理標志農產品“湟源胡蘿卜”由弱到強的華麗轉變,成為地域特色產業,唱響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大戲”。
湟源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分界轉換的高海拔地區,平均海拔高度2800米左右,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雨熱同季,光合作用效率高,病蟲害少,農作物生長期長,獨特的高原沙質土壤、高山水質、大氣等條件,非常適宜種植胡蘿卜。在湟源川水、淺山等農區種植的胡蘿卜具有尾根細小、色澤紅潤、表皮光滑、肉質細嫩、緊密度適中,味道甘甜、水分充足、適口性好的特點,是區域特色十分明顯的高品質胡蘿卜產地。
一直以來,湟源胡蘿卜的種植面積小、產量低、投入少、效益差,胡蘿卜獨特的區域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品牌價值一直沒有得到提升。東西部協作以來,在南京市六合區農業支援人才和湟源本土農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一方面加大新技術推廣運用,改變原來廣種薄收、粗放種植、靠天“吃飯”的方式,用種子編線、起高壟播線、精準滴灌等新技術新方式進行栽培種植;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設備投入,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和產業發展資金100多萬元,新建500噸保鮮庫1座、清洗車間700平方米、分揀包裝車間600平方米,購置胡蘿卜清洗、分揀流水線1套。同時引進胡蘿卜新品種“沃來達”,經過試驗示范種植,取得了較好效益,為湟源胡蘿卜特色產業提供可持續發展基礎。
曾經,湟源胡蘿卜作為一個區域特色十分明顯的小眾化產業,飽受市場沖擊,連續多年市場收購價格低迷,綠色有機優質的農產品并沒有實現優價,市場惡性競爭導致種植效益不高,種植面積一度下滑。面對困局,湟源縣農業農村局借鑒南京市六合區竹鎮特色青蘿卜創業發展經驗,通過扶持發展專業種植合作社,采取以社帶戶、以收定種的方式,將區域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大,重新振興壯大胡蘿卜產業,實現富民增收。圍繞產業興旺、促進鄉村振興的目標,湟源縣、南京市六合區兩地農業農村部門接力做好“胡蘿卜”這篇大文章。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實行“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生產布局、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操作規程、統一產品銷售”,多措并舉穩定申中鄉胡蘿卜核心區種植基地,加大對“湟源胡蘿卜”地標產品保護力度。同時發揮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多的優勢,強化產學研相結合,加強湟源胡蘿卜種源研究和資源保護,精準把控種子種業。與此同時,積極拓展胡蘿卜食用途徑,延長補牢特色產業鏈,讓湟源特有、品質獨特的胡蘿卜成為尋常百姓餐桌上的“湟源臻品”,撐起湟源特色產業發展“半邊天”。
目前,湟源縣申中鄉發起成立的豐達胡蘿卜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胡蘿卜種植、銷售等,并注冊“秋里紅”商標,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合作社示范基地種植胡蘿卜面積已達310畝,年產量達到1100噸。與此同時,合作社還帶動周邊農戶113戶,種植優質胡蘿卜面積達1400畝,農戶僅種植胡蘿卜一項,戶均純收入增加達3670元,全縣胡蘿卜種植面積達到1.48萬畝,總產達4.44萬噸,產品遠銷陜西、四川、甘肅等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