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軍(右一)和同事們檢測鋼結構質量。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1月15日:第一,編制項目2023年施工總進度計劃;第二,與設計、監理、項目公司協商隧道圍巖變更……”劉帥軍的工作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一天的待辦事項,以及不同階段遇到問題的解決思路等。
這樣的本子,劉帥軍4年間寫了16本。作為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分局加西公路項目工程部主任,他把汗水灑在基礎設施建設的路上。
自2013年劉帥軍走出校園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參加了西寧南繞城高速公路、銀川管廊項目、青海加西公路項目。回想起施工一線的日子,劉帥軍說,在工作中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最終自己堅持了下來。剛參加工作時,他白天守在施工現場跟著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學習,遇到不懂的地方虛心請教,晚上根據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一遍一遍地看圖紙,摸索總結經驗。
2018年,作為第一批進場人員,劉帥軍進駐到加西公路項目施工現場。中國水電四局負責項目建設實施及運營的加西公路1標段全程在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地質公園內,是整個項目建設的難點和關注點,這條長43.53千米的標段內,要建設青海省在建最長特長隧道、國內第二座高寒高海拔超長隧道——互助北山特長隧道。
“加西公路這個項目比較特殊,我們所在的標段位于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地質公園內,這就要求我們在施工過程中,要肩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劉帥軍說,經過多方面的勘察、論證,項目施工團隊制訂科學的處理方案,將拌和站、橋梁預制場、鋼筋加工廠、小型預制場等臨建設施設置于紅線內,減少對在建項目周圍環境的影響。
項目施工過程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劉帥軍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橋梁施工期間,橋址區多為原始植被覆蓋,生態較為脆弱,地質多為卵石層、巖石層,樁基施工極易造成塌孔,劉帥軍帶領項目技術管理人員現場考察,翻閱國內外相關資料,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總結編制《鉆孔灌注樁“一旋一鉆”法成孔施工工法》,減少樁基施工對環境的影響,經濟、快速、高質量地完成施工作業,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4年來,劉帥軍帶領項目技術管理人員,認真總結、歸納研究,成功申報實用新型專利6項,發明專利3項,獲得2022年青海省第44次質量管理小組二等成果1個,為項目高質量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這句話正是對有10年黨齡,一直在建設一線勤奮工作的劉帥軍的真實寫照。
“作為一名公路建設者,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把加西公路項目建設成為綠色工程、放心工程、精品工程,早日實現建成通車的總體目標。”立足崗位、扎根一線,劉帥軍用奮斗的青春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