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1月23日,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自然教育課程》通過專家評審,課程將以多樣的教學形式,發揮青海湖自然保護生態服務功能。
《自然教育課程》主要包括《水鳥的故鄉》《孕育生命的洄游》《回家之旅》《當一天巡護員》四套課程,是圍繞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開發具有青海湖特色的自然教育課程,旨在通過開展以青海湖水鳥、青海湖裸鯉和巡護工作為主題的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活動,配合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在旅游與休閑觀光的同時引導公眾親近自然、認知自然、保護自然,提升社會公眾對青海湖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工作的認識。
此外,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普氏原羚種群保護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項目——三套普氏原羚自然教育課程已順利通過專家評審。三套課程是依托已經建立的2條普氏原羚生態巡護體驗路線而設計編制的,名稱分別為《普氏原羚吃什么》《誰在追捕普氏原羚》《我是普氏原羚巡護員》,受眾對象主要為青少年,課程將通過開展以普氏原羚保護為主題的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豐富和拓展青少年生態教育空間。
近年來,青海湖積極拓展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模式和路徑,開展《青海湖流域生態旅游空間布局規劃》《青海湖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規劃》等相關規劃的前期工作,啟動建設鳥島觀鳥基地、普氏原羚科研救護中心、湟魚洄游觀賞基地三個生態教育基地。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將自然體驗和生態教育深度融合,持續打造生態旅游講師團隊,完成從大眾觀光景區向自然體驗、生態景區的轉變,建設全國重要的自然體驗和生態教育平臺,全力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
關鍵詞: 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