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2019年起,連續3年水質達到Ⅲ類;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率、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雙100%”;
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河六岸”美景全面呈現……
(相關資料圖)
一城清水入畫來,碧水清流潤 民心。近年來,我市河湖環境實現了美麗嬗變,一條條“玉帶”蜿蜒城區,一處處河岸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這背后是西寧感恩奮進、拼搏趕超的堅定步伐,是治寧方略水為大政的久久為功,是聚力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的信心和決心!
讓每條河流都成為一道風景
“以前污水濁濁,一到夏天,河邊居住的居民都不敢開窗,現在水清、岸綠、花美的樣子,讓周邊居民享受到‘推門見綠、開窗見景’的城市風光,西寧真的下了功夫。”已經在湟水河畔生活了近20年的郭阿姨見證了這條河的華麗變身。
魚蝦嬉戲,飛鳥群舞。這樣的環境不是自然而然,而是靠管、治、護。
十年來,我市堅持工程治水向生態治水、系統治水轉變,努力做好“改善”文章。以建設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河湖安瀾的美好家園為目標,投資75.37億元,完成13類42項具有高原特色、集水生態修復和水文化展示為一體的重點水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湟水河為“彩帶”,湖、庫、渠、濕地為“明珠”,彩帶明珠交織貫通的區域性水網系統和城市水環境生態圈,并藉此成功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正如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生態環境改善的受益者不僅僅是沿湟群眾,曾瀕臨絕跡的擬鯰高原鰍、黃河裸裂尻魚和花斑裸鯉等魚種,如今在西寧多條河流里重現身影。
讓每處河湖亂象無處可藏
“垃圾整治”雷厲風行,“清四亂”動真碰硬,各項專項行動高效推進……利劍出鞘,直指痼疾,不拔亂根,絕不收兵!
河湖治理要想取得實效,必須動真格、見真章,打硬仗。近年來,我市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扎實作風鐵腕出擊,攻堅行動勢如虹、清理整頓零容忍,一串串數字、一條條河流大變樣彰顯了我市護水的魄力和決心。強化河湖岸線管控,全面完成全市75條河道與199項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劃定工作,劃定岸線總長2873公里,劃分520個岸線功能區,開展8處重點河湖健康評價,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扎實推進河湖專項整治,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守護母親河推進大治理”“河道漂浮垃圾整治”等八大專項行動,截至目前,查找并完成整改“四亂”問題361件,阻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18件,整治河道堤防防洪安全隱患53處,累計拆除違法建筑面積9萬平方米、清除垃圾及固體廢棄物12萬噸,全市河湖面貌明顯改善,初步實現了“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
每一名“管家”精心呵護河湖
為確保每一條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全市上下均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本級河湖長,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組織體系,全市1202名河湖長、953名河湖管護員職無虛位、責不缺位,完善河湖長動態調整和責任替補機制,推動各級河湖長切實履行知河、巡河、治河、護河責任。市級主要領導以上率下,常態“巡”、有效“管”、現場“督”,示范帶動全市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河超14萬次,巡河里程超11萬公里。同時,強化部門協同聯治,社會參與共治,形成全民護水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