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楊紅霞報道)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與青海大學聯合共建的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參加了科學技術部新建國家野外站階段性評估。評估專家組一致認為,三江源站在草地生態系統全要素監測、草地生態系統變化規律和機理機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江源站圍繞三江源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國家公園建設和生態多樣性保護等重大需求開展研究,目前已建成氣象觀測系統9套、碳水通量觀測系統5套、水分收支觀測系統6套,建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紅外相機觀測網絡、長期干擾試驗平臺、草地生態系統水分收支監測平臺和野外監測點物聯網管理系統,優化了三江源長期科學監測樣點布局,初步形成了中尺度觀測網絡,提升了三江源站監測和研究能力。圍繞水、土、氣、生四大要素,完成4種草地類型約80個指標的野外觀測、調查取樣和數據采集工作,共調查群落500余個、采集植物和土壤樣品2100余份、微生物樣品80余組、水分樣品300余份,收集氣象和蒸滲數據70M、碳水通量數據72G,服務科研企事業單位20余家700余次。
關鍵詞: 草地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