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王瑞欣報道)翻閱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碾伯鎮七里店村東林學校任教的馬老師十分欣慰:“孩子們的平均分提高了不少,有了新的教學環境,孩子們也更大方自信了。”2021年9月,隨著新校區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千多名孩子的夢想也隨之起航。
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大舉措。為積極幫助化解海東市樂都城區學校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優化學校結構布局,促進教育均衡,2019年7月,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援建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碾伯鎮七里店村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東林學校緊鑼密鼓地投入建設,該項目東西部協作資金投入達1.1億元,占地72.8畝,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設計學生規模為1980人,其中小學24個班1080人,初中18個班900人。
學校建成后,嶄新的教學樓、綜合樓、實驗樓、電教樓、體育活動室、食堂、器材室、鍋爐房、運動場一應俱全,成為目前樂都區標準最高、設施最齊全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也是東西部協作的教育扶貧示范工程。學校的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七里店安置小區、中壩鄉安置小區等11個鄉鎮3400多戶扶貧搬遷群眾和周邊群眾子女的上學問題。搬進新學校后的第一天,三年級學生趙祥忍不住夸贊:“能在這么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我之前想都不敢想,有了更好的學習條件,我也要更加努力。”
讓適齡兒童有學上、上好學,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正在成為現實。學校建成后,為全面提升學校辦學水平,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與東林學校簽訂“一對一”幫扶協議,通過每學期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學校管理、發展和教育教學等各方面問題。同時,校際之間還打通了資源壁壘,實現師資共享。依托雄厚的師資力量,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與東林學校16名教師結成對子,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現代化的“空中課堂+網絡交流”的形式,通過上示范課、做講座、聽課評課等方式,在教育管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育科研、教學評價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教師隊伍質量的提升依賴于科學有效的教師教育體系,無錫市惠山區教育局挑選6名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骨干,采用“組團式”的幫扶形式到東林學校支教。為加大東林學校教師培訓力度,提升師資隊伍建設質量,支教團隊先后開展了“惠山教師示范課活動周”“青年教師聽評磨課活動周”“同課異構教研研討周”等活動,為教師搭建展示學習的平臺,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開展“青藍工程”,以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由無錫惠山優秀教師結對幫扶8位海東樂都青年教師,給學校新入職的教師提供迅速成長的平臺。在樂都區教育局的牽頭下,支教教師開展“惠山優秀教師送教下校”教研活動,到樂都朝陽小學、高店學校等學校開展教研活動,發揮了“名師名課”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無錫惠山支教教師為樂都新入職教師進行培訓,讓當地教師學到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短短一年時間,兩地間優秀教育人才的交流一直在不斷深入,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