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王瑞欣報道)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布了2021-2025年第一批補充認定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名單,青海省有14處基地入選。其中,由青海省林草系統組織申報的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區、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和西寧野生動物園4家單位也名列其中。
記者了解到,此次入選的4家林草單位,依托自身不同的自然優勢,分別開展了各具特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自然科普活動。其中,互助北山林場動植物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保存良好,自然觀察條件優越。通過開辦自然教育學校依托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優勢,建設生態科普長廊,開展了自然生態、森林體驗等多方位的自然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高度重視科普宣傳、自然教育工作,先后建設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展陳中心、生態科普館,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并將成果科普化,掛牌成立自然學校,開展生態夏令營、生態課堂進校園、自然體驗等活動,不斷強化科普宣傳、自然教育工作。
目前,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已具有完備的科普宣傳體系,建設有大型宣傳牌3塊,宣傳長廊5處,宣傳牌600塊,濕地公園網站、濕地公園微信公眾號、濕地科普館、濕地課堂等宣傳教育基礎設施。多年來,共組織相關科普宣傳活動150多場,參與人數1萬多人次。西寧野生動物園在具有得天獨厚的高原特色本土珍稀物種科普資源的基礎上,發掘出大量知識、故事,創作成不同形式的科普媒介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園區內共設置130余塊科普展牌,對園區物種的基本知識進行宣傳科普,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日常不間斷開展線上科普宣傳,發布的大量科普長文與短視頻內容,在網絡上引起了熱烈反響。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認定,對推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貫徹落實,對提升我省自然教育水平、提高公眾生態意識和科學素質具有重大意義。”青海省林草局科學技術和對外合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