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從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為引領,科學、依法、系統、精準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省85%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已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
近年來,我省貫徹執行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深入實施濕地保護、國土綠化條例,森林法、草原法實施辦法,野生動物損害補償辦法,制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生植物名錄,編制實施林草“十四五”規劃、打造生態文明新高地林草行動方案,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野生動植物保護、生物安全依法推進。
在全國率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新型自然保護地體系,新增自然保護地3.41萬平方公里,將全省85%的野生動物棲息地、64%的濕地、約42.6%的天然草原、30.7%的森林納入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藏羚增加4萬余只,普氏原羚增加2700余只,雪豹增加到1200余只,青海湖鳥類由189種增加到223種。
實施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西寧植物園、國有林場為依托的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體系,實施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有效互補。加大林草種質研究推廣,丁香、云杉人工馴化等取得重大突破,雪豹等野生動物研究走在全國前列,青海成為野生動物特別是候鳥重要遷徙地。
實施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流域生態保護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新增綠化面積2973萬畝(營造林2102萬畝、草原修復871萬畝),荒漠化、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提高到7.5%、57.8%,全省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升。
建立生態定位觀測站,開展生態監測和旗艦物種調查,生物多樣性監測管理不斷加強。強化森林草原防火、林草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連續35年未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和林草生物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