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王瑞欣 報道)“入場的1000頭奶牛,三年內通過繁育將達到2000頭規模。”日前,看著一頭頭荷斯坦奶牛順利入住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西堡鎮生態奶牛養殖基地,湟中區委常委、副區長徐寧高興地向記者介紹未來的發展藍圖。作為青海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奶牛養殖項目,總投資達到1.2億元,其中東西部協作資金4820萬元,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收益1300萬元。
一衣帶水,“棲湟”情深。2016年,國家號召新一輪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與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結對子”,在人才交流、消費扶貧、互聯網+、結對幫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協作,跨越千里,情誼相連。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靠特色。新一輪東西部協作中,南京市棲霞區圍繞產業富民思路,因地制宜和西寧市湟中區共建了湟中區西堡鎮生態奶牛養殖基地。養殖基地在大幅度提高乳業產業附加值的同時帶動就業,為實現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抓手。另外,南京衛崗乳業與湟中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在項目的方案設計、設備購置、運營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進一步提高養殖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扶貧先扶智,南京市棲霞區不僅在項目和資金方面給予西寧市湟中區大力支持,更是在人才和智力支持方面引才聚智。近日,由西寧市湟中區職業教育中心28名學生組織的物聯網專業班開班儀式以線上方式舉行。自開展東西部協作以來,西寧市湟中區職業教育中心和南京市棲霞區新港中等專業學校在兩地政府和教育部門的推動支持下,本著協作幫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師資互派、專業建設、學生管理、人文交流等方面開展了高頻次、寬領域、多層次的交流合作,累計參與互動交流達100余人(場)次,為增進兩地感情、助推湟中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2016年以來,南京市棲霞區從教育、衛生、農業等各個方面,選派109名專家到西寧市湟中區掛職開展技術指導、對接幫扶等工作,湟中區也選派各領域72名干部、專家到棲霞區掛職交流,為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據徐寧介紹,結對六年來,兩地共爭取資金2.02億元,實施了32個東西部協作項目,帶動15個鄉鎮、受益群眾達2萬多人。同時,棲霞區各級在社會廣泛動員發動籌集了5000多萬元資金,實施了200多個項目,惠及7000多戶困難群眾,對湟中區鄉村振興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棲霞湟中雖地跨千里,但東西部協作讓兩座城緊緊相連,兩地各行各業共同描繪出了一幅攜手共進的動人畫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