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每年春節回鄉,記者在與家人團聚的同時,總要看一看家鄉的新氣象,記錄下農村的新變化。
農歷大年初二,迎著清晨的第一縷的曙光,記者走進門源回族自治縣東川鎮卻藏村,一種清幽的感覺拉遠了山野與鬧市的距離。
這時候孩子們燃放的爆竹聲打破了鄉村早晨的寧靜……村內,有些村民拎著大包小包給老人拜年,飯桌上把酒言歡;有些村民閑暇無事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談笑風生。而卻藏村的生態黑驢養殖場內,大家在談論著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原來,前不久養殖場里產下了兩頭黑驢崽兒,大家高興勁兒還沒過去,沒想到在這大過年喜慶的日子里,又有一頭小驢崽兒出生了,“這是養殖場得到的最好的‘新年禮物’。”
(資料圖片)
卻藏村位于門源縣東川鎮東北部腦山地區,距縣城31公里處。全村共有人口546戶1950人,其中脫貧戶59戶193人;共有耕地6855.5畝。目前該村主要產業是種養殖業,主要經濟來源為勞務輸出,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9萬元。
2022年,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增強發展壯大村集體的能力,逐步形成村集體經濟壯大的支柱產業,卻藏村聚焦黨支部引領作用,立足村情實際,與鄉村振興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共同謀劃起了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生財之道。
村民增收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然而卻藏村地處偏遠,基礎設施薄弱,村級產業發展緩慢,什么樣的產業才適合呢?就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犯難之時,在一次偶然的培訓中,該村駐村第一書記朋毛才旦有了養殖黑驢的念頭。
回到村的朋毛才旦來不及休息,便第一時間帶著駐村工作隊員馬紹英和村黨支部書記馬成旺來到鎮里匯報,很快就得到鎮里的大力支持。在朋毛才旦的帶領下,村“兩委”成員來到了互助縣進行調研,經調研發現,黑驢具有耐粗飼、育成時間短的特點,適合在卻藏村養殖。
在鎮黨委牽頭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該村及時爭取到了200萬元的中央財政銜接資金,于2022年6月初就在村里發展起了黑驢養殖產業。該養殖場是在原有的門源縣2014年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示范生產基地卻藏村養殖小區基礎上改建的,其占地面積為4940平方米,8月底正式投入運行。
看到養殖場內一頭頭健碩的黑驢,飼養員馬生林高興地說:“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奮斗出來的,現在國家的政策這么好,還有幫扶單位的無私幫助,我看到黑驢一天天健康長大,心里十分高興。”他指著新產下的3頭驢崽高興得合不攏嘴,“它們都是我接生的呢!”
談到未來,馬成旺也有新的打算。他說:“卻藏村將根據東川鎮的發展思路,立足優勢資源,積極探索創新經營新模式,以現代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網上交易等模式推動黑驢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在扎實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等驢群發展到一定規模,逐步延伸產業鏈,一方面可以帶動農牧民就地就近就業,另一方面讓農牧民變成‘股民’,實實在在把我們村的脫貧成果鞏固得更扎實。目前我們計劃3年一出欄,預計村集體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
“卻藏村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通過重點項目領導干部領辦,落項目、抓產業,結合外出觀摩、針對性培訓、定期交流等方式,逐步增強村干部發展村級產業的信心,有力奏響了鄉村振興致富夢的最強音,也是我們鎮探索發展村級產業助力村集體經濟壯大的成功縮影。”東川鎮黨委書記王延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