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一直在杭州工作的徐志,大年初五晚上回到了久別的老家——大通縣邊麻溝。剛到家,他就被家門口的“繁華”震撼到了!昔日的光山禿嶺上,到處燈火輝煌,可以媲美城市的繁華,一閃一閃的燈光讓整座山五彩斑斕。“這才哪兒是哪兒!咱們家鄉的變化大著呢!”鄉親們的幾句話讓徐志頗為好奇!
“這是我參加的邊麻溝第三屆新春燈會,布置燈會已熟能生巧了,寒冬臘月里每月能有2400元的收入,實在太開心。”“景區一號、二號、三號停車場車位滿了,大伯讓你趕緊來,晚上八九點人就多了,太擠!”“我得早點過去占個好位置,直播間里浪花燈,我的‘粉絲’不少呢,一天掙個百來塊不成問題。”……一句家常、一聲叮嚀,無不透露出昔日山溝里的村民已經成為文旅行業中的一把好手。
聽著熟悉的鄉音,對比起“一年只有半年糧,有女不嫁邊麻郎。”的舊時記憶,徐志竟一時間從大家的話語中回不過神兒了,不覺嘀咕道:“環境美、產業旺、文化興,這不就是當初自己出去尋找的創業沃土嘛,如今竟就在自己腳下。”
(資料圖片)
一座座被照亮的山頭,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照亮了山鄉的振興夢,同樣鼓舞了徐志想回鄉發展的念頭。
而這樣的念頭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愈加強烈!
“一路開車到西寧,看到西寧的變化特別大,尤其是路修得太棒了,路過湟中路、海湖路跨線橋等地,升級迭代的新路太多了,要不是有導航,我得迷路!”農歷正月初六,徐志從城東到城西,開車只用了二十多分鐘,方便之余更感興奮。
一條條道路、一座座橋梁、一處處過街設施升級迭代,讓徐志心里無比敞亮。而老城區改造帶來的變化,更是讓他心生驚喜。
“現在墻面粉刷了,貼了保溫層,姥姥家里的門窗也重新更換了,回去的心情都不一樣了。”看著剛剛改造完的小區煥然一新,徐志打算在姥姥家多住幾天。
變化的不僅是人居環境,還有各大商圈展現的強勁活力。
“一到用餐高峰期,多家餐飲店門口大排長龍,中餐、烤肉、火鍋以及各類特色餐飲滿足了各路食客的味蕾。”徐志熱情地說道,電影院更是掀起觀影“熱潮”,圍繞服裝服飾、黃金珠寶、節日禮品等商品,商家推出豐富多彩線上線下促銷活動,更是吸引了不少群眾消費。
各大商圈人頭攢動、客流如織。市民們逛街聚會,帶動了需求提振、消費升溫,消費市場暖意融融、經營者信心滿滿。這樣清晰的高質量發展軌跡,勝在市民生產生活有底氣,勝在城市投資發展有方向,這激發了徐志留鄉發展的干勁。
決定了,留鄉發展不走了!
“去年還不錯,我那新開的水泥制品廠在一次次疫情沖擊下都堅持下來了,剛在成都買了一套房,正月十五帶家人去四川浪花燈!”
“疫情期間,政府減免了我爸店鋪部分租金,還給了一些補貼。年前餐飲生意還不錯,今年我打算留在家里店鋪,學學生意好接手。”
“大媽初七就去入戶當月嫂去了,年前就跟產后媽媽簽好的合同,你可得提前來我家轉轉呀。”……
從大年初四到初八,徐志在拜年團聚的餐桌上,聽到的是大家在寒暄中難掩的喜悅,看到的是在平凡小日子中的有聲有色。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有自己的事業,都在實現心中美好生活的路上,走得穩穩當當,鏗鏘有力。
飯碗端穩端牢幸福感,發展蓬勃有希望的獲得感,大家用事實證明,徐志留在西寧就對了!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省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建設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重點推進重大項目800個以上,總投資1.3萬億元”“著力打造國家公園群”……一條條好消息的傳來讓徐志在西寧大展宏圖的未來清晰可見,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春來到花開俏。相信有許許多多留在西寧的“徐志”,在即將到來的春天,帶著無限的憧憬和希望,迎接必定繁花似錦的未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