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隨著人們養老觀念的改變,選擇在養老機構度過晚年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在這些老人身邊,活躍著這樣一群人——養老護理員。3月16日,記者走近養老護理員梁玉蘭,和大家一起了解這個職業的苦樂辛酸。
65位護理員和310位老人
(資料圖)
“來,慢點兒啊,很好!”見到梁玉蘭時,她正努力將一位偏癱老人扶上輪椅。梁玉蘭是青海恒生長者照護服務中心的一名護理員,她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已有7年。
在梁玉蘭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本護理員日晚間照護記錄,上面詳細記錄了護理員24小時的工作。梁玉蘭說,服務中心住著310名老人,護理員有65人,工作實行輪班制,她照顧著七八位老人。
梁玉蘭看起來很靦腆,她是服務中心招募的第一批養老護理員。“因為工作辛苦,我們第一批考取養老護理員資格證書的人,有的干了沒多久就辭職了。”梁玉蘭說。
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彼此接受
梁玉蘭說,護理員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是一門大學問。
梁玉蘭照顧的第一位老人,因為生活不能自理,經常會大小便失禁。每次幫她擦洗完身體和清洗完衣物后,老人都不滿意,說擦得不舒服,衣服和褲子也洗得不干凈。“當時我很委屈,請領導換其他護理員來照顧她。”梁玉蘭說。
換了好幾個護理員后,大家都遇見了同樣的問題。梁玉蘭經過多方打聽后才知道,老人的脾氣很暴躁,很難相處,思量很久,梁玉蘭決定再試一次。此后,她每天都更加細致地為老人做好生活護理,耐心地為其翻身以及做四肢按摩,同時與老人的子女積極溝通,從多方面了解老人的生活習慣。很快,梁玉蘭得到了老人的認可。“每個老人都有獨立的個性,都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只有相互理解,才能被認同、接受。”梁玉蘭說。
工作前先調節好自己的心情
梁玉蘭說,養老護理員不僅要照看老人的生活起居,而且需要掌握專業的護理學知識以及心理學知識。想要把這份工作干好,需要很多的技巧和知識,比如老人如果患有高血壓,就要每天給他們量血壓并囑咐按時吃藥;如果老人食欲不振,就要及時判斷是否膳食搭配不合理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果老人心情不好,就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
對于養老護理員而言,除了有愛心、耐心、責任心,更要有較強的承受能力,要善于自我調節情緒,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老人提供服務。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和同事們會互相傾訴,說一說、聊一聊之后就會好很多,絕不能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去。”梁玉蘭說。
被老人需要就是一種肯定
梁玉蘭已經記不清自己照顧過多少位老人了,她說,被老人需要讓她感受到了自我價值。
“上班這么久,我很少請假,前一陣我有事外出時,接到同事打來的電話,說我照顧的幾位老人在我外出后不好好吃飯,到處打聽我到哪兒去了。”梁玉蘭說,外出前她把老人托付給了同事,想著就兩天時間,老人們不會在意的。沒想到,老人們這么需要她,回來后,老人們立刻圍了上來,拉著她的手問東問西,那一刻,梁玉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采訪時,不停地有老人找梁玉蘭。“小梁,快來陪我聊聊天”“小梁,跟我跳舞去”……梁玉蘭笑著說:“護理員和老人朝夕相伴,彼此之間會產生很深的感情,我早已把這些老人當成了家人,這些老人也把我當成了親人。”
梁玉蘭說,當了護理員后,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也和以前不一樣了。看到這些老人,就會想到自己的父母。“把老人當成父母一樣照顧,是為了將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我也希望用專業的方法更好地照顧我的父母。”
陪伴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7年來,讓梁玉蘭最接受不了的就是老人的去世。
“我記得有一位老人在家摔倒后造成髖部粉碎性骨折,送到我們這兒來。在我的照顧下,老人的狀況好轉了很多,但因為出現了并發癥,最后還是去世了。那一段時間,看著老人住過的房間,我的心里空落落的,總覺得老人沒有離開。”
梁玉蘭希望被她照顧過的老人都能安詳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有時候半夜查房,有的老人突然身體不舒服,當晚就離世了。因家屬無法及時趕到,護理員就會幫老人清洗身體,然后換上干凈的衣服。”
由于工作業績突出,7年來梁玉蘭獲得了不少獎項。她說:“獲獎并不重要,我會繼續努力工作。”
閑暇之余,除了鞏固護理學知識外,梁玉蘭購買了不少專業書籍。“我要珍惜每一次培訓鍛煉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