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年來,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不斷加大濕地植被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改善以及濕地資源環境動態監測力度,全縣濕地生物多樣性持續豐富,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較試點之初累計新增動物55種、植物211種,全縣濕地面積由“十二五”末的2488.71公頃,增加到目前的2903.96公頃,濕地生態環境和濕地面積實現雙提升。
近年來,互助縣積極籌措資金2903萬元,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資源及環境動態監測等項目13個,累計完成濕地生態保育修復2061.44畝,建設南門峽水庫人工濕地內水源地圍欄工程12.5公里,安裝水庫周邊監控攝像裝備12處,拆除濕地內亂建農家茶園32家,清理建筑及生活垃圾1200余立方米,鋪設濕地內污水管網31公里,建成40平方米觀鳥監測平臺1處、濕地科研監測數據管理平臺1處、鳥類及生態環境因子監測系統1套,設立永久性水質水文監測點5個、土壤監測點4個、植物監測樣地5個,規范完善了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科普教育服務中心、濕地宣傳牌、展示牌、定位界樁等基礎設施,制作標本300余份,濕地生態修復和管護工作持續加強。
同時,互助縣健全濕地資源屬地黨委政府、行業部門、干部群眾聯防聯治機制,持續加大濕地日常巡邏管護力度,聘用專職管護人員10名,配備電動巡護保潔車9輛,制定《互助縣濕地保護制度》等規章制度15項,加強夜間巡護、定點蹲守、宣傳教育、入戶走訪等聯防聯治、聯合執法,開展清風行動、整治違法占用濕地資源專項行動7次,簽訂《濕地保護協議書》31份,編制發放《致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封公開信》《禁牧通告》等宣傳資料2600余份,查處違法占用濕地資源案件3起,下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2份、檢察建議書1份,處置疑似違建及違法占用濕地行為7處,依法依規有效遏制了破壞或非法占用濕地資源等違法行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