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圖為自然觀察組成員在東海大峽谷觀察植物。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6月的祁連山國家公園寺溝管護站東海大峽谷草長鶯飛,群芳粉黛,盛開的馬蘭花、開滿半山坡的杜鵑花將東海大峽谷裝扮成一片美麗的花海。藍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漫步在花叢中,眼前,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此時,祁連山國家公園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6月18日至20日,來自省內外文學界、攝影界、書畫界等社會各界著名藝術家、相關領域專家相聚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以文會友、共話和諧生態之美,以筆為犁、共書綠色發展之變,以綠為底、共謀生態文化之興。這不僅是一次相聚,更是一次人與自然的相約。
祁連山孕育了極其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為開展自然觀察、自然教育、生態體驗等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立足祁連山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底蘊,以國家公園建設為實踐陣地,大力推進生態文化研究與創新運用,探索形成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生態科研、生態文化”三大高地建設模式和創新路徑,積極探索創辦了自然觀察節、生態藝術展、生態攝影沙龍、生態文化專家行、文學作家采風等文化主題活動,全面展現了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的良好生態環境和豐碩實踐成果,生動詮釋了“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祁連山國家公園社會輿論氛圍日漸濃厚,社會大眾對國家公園的了解認知不斷提升,為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條件和良好的社會環境。
此次活動是在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正式設園、提升“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品質的重要時期,開展的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文化實踐活動,是拓展共建共享路徑、提升國家公園理念認同、提供生態體驗優質產品的重要抓手,詮釋了青海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塑造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親近自然,觀察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也是作家、攝影家、藝術家走出書齋、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書寫自然的一種新的生活和寫作方式。”青海省自然文學協會會長龍仁青認為,“人類只有置身于荒野中,才能清醒地、深切地體悟到人類在自然中的位置,才能看清我們自己的力量。所有聲音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所有景象都是大自然的文字。”
“我們必須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自然,它是與我們平等共生的生命體。此次活動收獲頗豐,也靈感滿滿,讓我們共同努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然教育,恵及我們的孩子們。”青海湖普氏原羚自然教育生態體驗研學基地負責人顏生云說。
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所有參加自然觀察節的專家學者、文藝工作者都深有感觸。他們一致認為,祁連山之壯美讓我們流連忘返,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也深刻感受到大美青海的魅力,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活動的舉辦充分彰顯了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文化之光洞悉自然變遷和生態改善,在展現祁連山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的同時,傳遞盎然綠意的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