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是桃農的“黃金月”,一輛輛來自京津和東北的大貨車如期來到安次區葛漁城鎮桃園邊、市場上,將成筐的優質鮮桃裝上車,一車就是1萬余公斤。“種桃讓我們走上了致富路,我們鎮的鮮桃市場一年比一年火,合作社公布的市場行情真叫準。”看著自家的鮮桃裝車外運,葛漁城鎮的桃農都樂開了花。
葛漁城鎮是林果大鎮,有桃園2萬余畝,年產量4000萬公斤,實現產值1.2億元,成為全區特色產業的一大亮點。在林果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成為特色產業發展的助推器。該區以市場為依托,積極引導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注冊地域特色商標,做到“統一包裝、統一標志”,提升合作社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打造安次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全區省級蔬菜專業合作社,每個合作社都有培訓室,每個村街都有遠程教育設備,平均每年通過農廣校培訓農民500人,合作社培訓農民15000人,組織外出觀摩考察學習、電視專家講座系統培訓農民2500人,現場指導、集中辦班、電話咨詢2000人。
他們不斷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引導扶持,通過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完善賬目處理,規范運營模式,拓展銷售渠道等,著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效增強了農村發展活力。目前,全區登記注冊的專業合作社總數達285家,合作社吸納會員2000余戶,分布范圍覆蓋全區8個鄉鎮,帶動涉及永清、霸州等地區非成員農戶萬余戶。
該區在全力發展特色林果業同時,積極發展本土樂器特色產業,促進傳統樂器產業轉型升級,以普蘭打擊樂器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興樂器產業蓬勃發展,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普蘭打擊樂器有限公司積極融入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加工生產蒙特梭利教具,主要生產20個系列800余個品種樂器,廣泛用于“蒙氏教育”教學,其樂器套裝全國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并暢銷北美、歐洲、東南亞等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僅去年訂單額達9000余萬元。
特色樂器產業拉動了經濟增長,樂器加工企業不忘回饋社會,在當地學校、幼兒園開展公益啟蒙活動,免費提供教學用具,將本土生產的“蒙氏教育”教具運用于當地兒童的啟蒙教育工作,給孩子們全新的學習體驗,努力提高兒童綜合素質。葛漁城鎮于堤小學課外興趣班上,音樂老師正教孩子們用豎笛吹奏《小星星》,孩子們手中各色的豎笛就出自附近的樂器加工企業。“樂器特色產業創出了安次本土品牌,也讓家鄉的孩子們接觸到先進的蒙特梭利教育”教音樂的張老師說。
“安次特色”還不斷添新軍,調河頭鄉的御繡便是突出代表。近年來,該區積極鼓勵優秀企業家回鄉創業,帶動區域產業發展,促進群眾共同致富。34歲的武寶強是調河頭鄉調河頭村人,大學畢業后,他獨自到南方闖蕩,做起了繡品生意,2008年在浙江義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專門從事蘇繡加工銷售,一路奮斗過來,武寶強不僅在義烏、杭州等地開了繡品店,還在英國倫敦開了2家繡品分店,生意紅紅火火。創業成功的武寶強不忘家鄉父老,在充分考察調研區位優勢、市場前景、勞動力結構等基礎上,去年5月份,將蘇繡工藝帶回了安次家鄉,取名“京南御繡”,在調河頭鄉石橋村開起了“國繡堂”、“京城刺繡”等繡莊。武寶強從浙江請來國家級無錫精微繡專家在調河頭鄉培養繡工,讓家鄉百姓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或創業。目前,僅“國繡堂”1家繡莊就培養了當地繡工7名,純手工刺繡手絹、香囊、團扇以及掛畫、屏風等工藝品,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單件繡品最高能賣到2萬元,該繡莊月銷售額達20萬元,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致富,促進了京南御繡傳統文化工藝在華北地區發展。
據武寶強介紹,今后,他將在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充分利用安次近鄰京津的區位優勢,進一步研究和發展京南御繡工藝,不斷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帶動家鄉父老共同致富,共同打造華北地區刺繡加工銷售基地,創出安次工藝文化品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