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安次區仇莊鄉宋王務村黨支部書記魏志德把十九大報告反復研讀了一遍又一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八個字深深印在了他腦子里。“黨中央始終不忘鄉村、記掛鄉村。報告中還提到,‘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無疑給我們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魏志德興奮地說,“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保障,我們農民的干勁更足了。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農民依靠土地,腰包會越來越鼓,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富民是最好的改善民生。為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安次區緊扣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托區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和培育力度,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目前,全區設施瓜菜播種面積13.47萬畝。進一步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實現農業經營主體由原來以家庭分散經營向家庭農場和公司化經營轉化,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快速發展,已達到300余家。同時,著眼提升農業生產效益,組建成立了安次現代農業高新區,開展“三區同創”,加快綠色板塊開發。
“十九大報告提出許多為民的新舉措,大家都充滿期待。”碼頭鎮東安莊村村民張植祿樂呵呵地說,“當我聽到習近平總書記‘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這句話時,精神為之一振,興奮不已,這對我們來說真的是一個好消息。區委、區政府對這件事非常重視,做了大量工作。現在每天都有環衛工人來村里把垃圾清運走,我們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
物質生活改善了,精神生活成為新需求。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該區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具體行動中。強化項目帶動,引進建設了壹佰劇院文化綜合體等項目,全面提升城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引領全區文化事業發展。不斷加大文化建設投入力度,全力推進街心公園,村街文化廣場、文化大院等建設,為百姓開展文化活動提供陣地。同時,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廣大群眾組建了廣場舞隊、秧歌隊、戲迷俱樂部、合唱團等文體活動團隊,并為他們配備了服裝、樂器等,讓他們在文化活動中唱主角。
發展為了民生,民生連著民心。一件件難事的解決、一件件實事的落實、一件件小事的辦理,書寫出安次區委、區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決心及熾熱的民生情懷,在龍河岸畔留下了一串串解民憂、惠民生、聚民心的堅實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