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交錯迸發盎然生機,綠色沃野鑄就金色希望。放眼安次大地,省級蔬菜示范村規模化發展,高標準水泥路通向田間,現代化農業大棚整齊排列,廣大龍河兒女農業發展熱情空前高漲。近年來,我區深入挖掘土地潛力、全面激活農業活力,農業產業化逐步推進,安次農業發展突飛猛進,實現了質的飛躍,惠澤百姓。
農業產業化是由粗放型傳統農業轉向集約高效型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是加快農業發展步伐,促進百姓致富增收的良選。
為了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我區圍繞北部綠色生態板塊建設,加大投入,大興工程,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設施。投資7000萬元建設了楊尹線精品觀光線、落禪線精品觀光線,并投資1258萬元,硬化了大北市等村街棚區道路51.45千米,打通了農業發展“命脈”。同時,不斷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施了總投資2970萬元的龍河治理工程,對龍河北昌橡膠壩至東張務閘18.5公里河段進行清淤治理,確保龍河常年蓄水500萬立方米;實施總投資1577萬元的龍河灌區治理工程,完成一座橡膠壩、三座閘、三座橋建設和豐收渠清淤工程,方便龍河水引用;完成投資697.3萬元的楊稅務二水廠和投資1336.8萬元的調河頭水廠建設,保障農村人畜飲水安全……一項項惠民、利民工程的實施,為我區農業產業化高速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在北部綠色生態板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我區成功爭列了廊坊首個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省級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示范區位于北部綠色生態板塊內,包括楊稅務、仇莊、落垡、調河頭4個鄉鎮的70余個行政村,規劃面積15萬畝,控制區內農業人口約5萬人。圍繞示范區建設,我區全面推進宋王務、禪房等19個村街的水電林田路綜合整治,提高綜合效益。2013年我區啟動實施首期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總投資3052萬元,從水利、農業、林業、科技等方面對2萬畝土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基礎設施是保障,農業組織是關鍵。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上,我區依托四大果蔬基地、四大養殖基地,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村經紀人隊伍,組建了區農業聯合總社和8個專業合作分社,引導他們盡職盡責扮演好“紅娘”角色,成功幫助農戶“聯姻”市場,走出一條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闖市場的致富之路。“現在種大棚,既省心、又省力,合作社不僅為我們提供農資和技術,還給我們找銷路,我們只要照顧好自家的大棚就可以了。”楊稅務鄉孟村大棚種植戶老王笑著說。
要想實現農業高速發展,龍頭企業必不可少且多多益善,這是我區廣大干部群眾在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達成的共識。近年來,我區以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為重點,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采取了多項積極舉措,全力幫扶轄區農業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促進企業發展。廣大農業企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搶抓機遇,巧借“東風”,不斷加快發展速度,推動企業上檔升級,全區涌現了康達、歐華、池林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成為農業發展的強大助力。其中,僅康達畜禽養殖有限公司一家年產值就達5.4億元,帶動3000人就業。
搭平臺,利發展。隨著北部綠色生態板塊建設步伐的加快和省級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的開發建設,我區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了新突破,催生出農業的裂變式擴張效應。目前,我區已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0家,其中,省級以上5家;培育省級以上蔬菜標準園13個,“三品一標”認證品牌22個,蔬菜面積突破10萬畝;邢官營村被命名為國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幽州小鎮被認定為部級蔬菜標準園,東禾公司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四星級企業,安次農業正揚帆遠航,破浪前行,駛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