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建設有保障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人們休憩的港灣、安居的樂園,社區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基石。近年來,安次區立足區情實際,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全力推進社區建設,不斷提升廣大居民幸福指數。目前,全區共建有社區26個,社區軟硬環境優越,工作成績突出,文苑社區被國家體育總局、中央文明辦評為“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鈺海社區被評為“全國消防減災先進社區”、馨語社區被評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一幅嶄新的和諧新城畫卷展現在眼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該區不斷完善社區領導體系和組織機構,成立了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合辦公會、月匯、季結、半年總結”制度,并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協調解決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確保社區建設平穩快速推進。在各街道、社區組建了不同層面的領導機構,建立了區—街道—社區三級社區工作體系,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社區工作新格局。同時,各社區居委會設立6個專門工作委員會,建立了工作隊伍,形成了社區建設自治網絡。
此外,該區進一步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政府出資建設、城市改造開發商提供、相關單位和部門支持調劑等多種方式,著力解決社區辦公用房問題,為社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作水平有提升
優秀社區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該區堅持面向一線的選人用人導向,通過選聘、下派、兼職等措施,挑選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工作人員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建立了社區工作人員招聘機制,按照社區管轄人口和范圍,在社會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優秀居民中擇優進行聘任,充實社區干部隊伍。同時,明確社區民警兼任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實現了“一社區一民警”的目標,切實增強社區干部隊伍戰斗力,提高了為民服務水平。
在此基礎上,該區投資160萬元,建成了安次區社區信息網絡中心,將社區居民信息資料進行錄入管理,構建了便捷、高效、針對性強的便民服務新平臺。進一步加強社區網站建設,將公共事務管理、社區低保、勞動就業等日常管理工作納入網站內容,方便居民查詢。同時,開設“網站留言”板塊,收集居民對社區工作的意見建議,構建了靈活溝通、快速反應的社區事務辦公管理網絡。
社區服務有成效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是我第二個家,在這里我結識了很多老伙伴,大家在一起唱戲、聊天,生活別提多有滋味了。”家住永華道街道藍波灣社區的王大爺笑著說。該區始終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作為社區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籌建了安次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下設3個街道養老分中心、26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形成了區—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體系,為轄區老人提供了全方位的便捷服務。
目前,該區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平臺,已為2317名70歲以上老人建立了老年人檔案,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并對孤寡、空巢的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的病殘老人或高齡老人等實行特殊服務,切實使廣大老人享受到優質的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