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論”告訴我們,只有經濟與政治、社會、文化等諸多發展要素和諧共生、協調發展,整個區域的“金桶”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牢固。
端詳比照安次區經濟社會各項“木板”,我們欣喜地看到:
經濟上,截至11月7日,全區累計完成財政收入114120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00.11%,同比增長28.05%,提前54天完成全年財政收入任務;
園區上,新興產業示范區、龍河高新區、安次工業園、龍港產業區“四大園區”齊頭并進,其中龍河高新區、安次工業園獲批省級工業聚集區;
民生上,在全面落實新農合、新農保等惠民政策基礎上,啟動實施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
文化上,“三下鄉”火熱開展,城鄉文娛活動豐富多彩,學知識、講文明蔚然成風;
不難發現,安次區眾多“勻稱”的“木板”科學適中,活力四射,構筑成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區新城的“金桶”,成為全區上下的智慧之精,力量之源。 招商引資 園區項目挺起脊梁
園區項目建設是發展永恒的主題和生命線。在安次區突破崛起的廣闊舞臺上,園區項目建設無疑是“重頭戲”。
該區依托“四大園區”建設,全力優化投資環境:全面開發建設新興產業示范區,全力打造“京南硅谷”;加快建設龍河高新區,大力培育電子信息、現代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三大產業集群;全力建設安次工業園,打造國貿城、石油城、汽貿城“三城并進”發展新形態;積極扶植龍港產業區,努力爭列省級產業聚集區,為大項目、好項目落戶鑄就“金巢”。
“金巢”引得鳳來棲。總投資4.4億美元的美國JM新興產業園項目落戶新興產業示范區;總投資20億元的中建機械制造基地項目等人駐龍河高新區;投資超10億元的龐大汽貿城項目等攜手安次工業園;今年1—11月份,全區共建設億元以上項目61個,總投資310.54億元,當年完成投資96.35億元,同比增長54.6%。
城鄉統籌 協調發展唱響和諧
科學發展就要統籌協調。安次區加快建設城區綜合發展板塊、北部綠色生態板塊、中部經濟開發板塊、南部科技創業板塊,推動“四大板塊”協調互動,形成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總體格局。
“真是趕上了好政策。我們打算選成品回遷房,今年就可以在新房子里過年了。”光明西道街道棚戶區回遷戶王會彬道出了首批安置的682戶棚戶區回遷居民的喜悅之情。該區全力實施城市建設“三年上水平”,全面推進銀河新區、龍河中心區、光明商務區、高鐵廣場商貿區“四大新區”建設,使城區舊貌換新顏。
與此同時,該區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構筑北部綠色生態板塊,建設省級蔬菜產業示范縣,設施農業面積達到4.6萬畝,建成文明生態村150個、省級新民居示范村20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274元,為全面建設生態宜居新城奠定堅實基礎。
人本情懷 民生工程福祉百姓
“只有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才能凝聚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這是安次區委踐行一心為民、造福安次執政追求萃取出的寶貴經驗。
“我和老伴兒都參加了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每月都能領到80元養老金,養老不用犯愁了。”69歲的彭玉珍樂呵呵地說。繼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之后,該區全力實施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廣大城鄉群眾“老有所養”夢想成真。
“以后建成了新四中,我們的孩子就能在更好的環境里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了。”文苑小區居民張先生欣慰地說。該區加快總投資1.73億元的廊坊四中遷建,努力建成全市設施最好、教育質量一流的標桿學校。
“鎮里的新衛生院就要投入使用了,以后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做檢查、看病,真是方便多了。”東沽港鎮四街村的張大娘說。該區全面推進鄉鎮衛生院建設,目前已改擴建7所多鎮衛生院,建成147個省級標準化衛生室。
2011年,讓安次百姓高興和感動的事兒太多了。龍河岸畔,社會保障、教育、衛生等民生工程如火如荼,更多普通百姓沐浴在發展成果帶來的溫暖陽光里。
文化繁榮 群眾盡享文明成果
魅力源于精神,文明決定品位。安次區全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建設文化強區、文明和諧新城,讓精神文明建設與時代發展要求同頻共振,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與城鄉建設步伐齊頭并進,讓廣大群眾盡享文明成果。
“‘三下鄉’活動把新政策和新技術送到了家門口,我們趕個集就把知識學到了。”2011年度秋季“三下鄉”集中活動中,落垡鎮東張務村的王麗高興地說。
該區立足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深入開展“三下鄉”送服務、十星級文明農戶榜樣村創建、文明示范村創建等活動,全力建設“農家書屋”,廣泛開展公民道德實踐活動,爭列了11個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個又一個精心孕育的文化活動品牌,為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區新城輸送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關鍵詞: 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