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十二五”開篇布局之年,安次以建設“現代產業強區、生態文明新城”為目標,以“壯大實力、夯實基礎、創新實干、務求實效”為工作主線,夯實“三大基礎”,構筑“四大板塊”,抓好“六大工程、五大保障”,推動安次區工作全面上水平。 重點推進“四大園區”建設,推動園區建設全面上水平。集中精力推進河北廊坊新興產業示范區開發建設,按照“做基礎、配資源、上項目”的思路,實施示范區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十大工程”,爭取年底達到項目入駐條件,引進一批帶動性強、產業鏈完備、附加值高的超10億元大項目。全面加快龍河高新區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加快人才創業園、科技孵化園建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形成“多極增長、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加快安次工業園建設,依托浙商中國國貿城、龐大汽配城等大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現代裝備制造等產業。加快龍港產業區建設,圍繞“項目拉動、產業帶動”的思路,加快康達、勝寶兩個產業園發展,爭取年內引進2~3家投資10億元以上大項目,全力爭列省級產業聚集區。同時,加快環首都經濟圈“4區6基地”建設。
以項目為載體,推動項目建設全面上水平。實施“項目建設提升年”,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特別是抓好中國國貿城、普洛斯物流、中建機械制造、紅星美凱龍城市綜合體等重大產業支撐項目,培育形成一批立區、強區的大項目集群。繼續抓好“三個一批”,確保一季度組織20個大項目集中開工。深入推行季度拉練制度,落實項目考核機制,完善項目述職制度,提升服務項目的綜合能力。
緊抓“城鎮建設三年上水平”的機遇,推動城市建設全面上水平。按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發展城市產業、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思路,堅持“拆建并重、以建為主”的原則,推進龍河中心區、光明商務區、銀河新區、站前廣場商貿區“四大新區”建設,確保取得實質性突破,重點抓好證大家園、黃金大廈、光明商務島等一批項目,發展總部經濟,打造現代商業業態。
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推動新農村建設全面上水平。加快綠色生態板塊開發,積極爭列國家級農業示范園區,力爭引進10家全國100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田”字骨架路網,啟動落小線西延工程,打通廊坊第三大南通道,拓寬改造大王務至東張務龍河大堤;實施楊尹線、廊坊第三大南通道、廊泊線景觀綠化建設。推動景區組團發展,啟動呂端故里、廊坊大捷、龍河濕地、北野煙林景點建設,扶持聚龍產業園、萬森紅酒莊園、廊坊土地節約集約基地規模發展,力爭通過3~5年努力,綠色生態板塊形成集現代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示范區雛形。繼續加大新民居建設力度,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實施“打造億元鄉鎮、百萬元村街”工程,爭取年內億元鄉鎮實現突破。
堅持發展為民理念,推動民生事業全面上水平。全力抓好涉及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交通等6個方面的35項民生工程,把更多財力、物力用在事關全局發展、更多百姓受益的重大民生工程上。重點抓好廊坊四中遷建和廊坊市第二人民醫院建設,實施葛漁城東街小學等一批校安工程,提升優質教育水平;加快104線改建及16.8公里的村道改造,完善城鄉路網體系,新建葛漁城、碼頭、仇莊3座水廠,解決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
深抓各項工作,推動和諧穩定工作全面上水平。突出抓好信訪穩定工作,信訪工作核心是解決問題,關鍵是履職到位,根本是健全機制,重點解決好城建拆遷、項目占地、勞資糾紛等突出矛盾。以深化“三項重點工作”為著力點,扎實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繼續加強“三位一體”大調解體系建設,努力維護良好社會治安環境,扎實做好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為建設強區新城創造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