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我家的風雷瓜可以提前二十多天上市,一畝大棚可以增收4000多元,我家的7畝大棚地就可以增收3萬多元。”安次區楊稅務鄉柴家務村的郭玉平高興地說。安次區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力度,積極推廣新技術,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安次區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著力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增收。制定了《安次區2007年度農民素質培訓計劃》,把培訓任務落實到了具體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通過廣泛開展春季培訓活動,對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關鍵技術,瓜菜新優品種試驗示范推介,以及科學用藥、平衡施肥等技術推廣進行了巡回指導。在培訓中,該區采取了集中培訓、專題講座,進棚入戶等形式,將科技知識推廣到生產一線。該區一季度共組織集中培訓76次,培訓群眾1.3萬人次,組織科技趕集7次,發放明白紙4000多份,有力促進了科技種田的推廣。
安次區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巧打特色品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該區以楊稅務鄉柴家務村、前南莊村為基地,重點推廣了早春大棚厚皮甜瓜多層覆蓋技術,以北史家務鄉劉各莊村為基地,重點推廣了營養塊育苗技術,通過樹立典范,以點帶面,引導農民種植新品種,提高了種植的經濟效益。區農業局蔬菜站鐘少寧站長長年累月深入到農村一線,對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廣大種植戶把他視為親人,他也在幫助農民致富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安次區積極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通過科技培訓,幫助農民群眾致富增收。截至目前,該區陽光工程已完成各類培訓6700人,先后與25家用人單位達成了勞動用工協議,提供了就業崗位1600多個。采取聯合辦學的方式為廊坊市泉宏達紡織工業有限公司、廊坊萬森工藝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培訓服裝加工、微機電子、手工專業人員710人,并順利完成了轉移就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