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4月份,安次區共實施建設億元以上項目71個,總投資534.9億元,同比增加20%,當年完成投資71.8億元。在項目工作帶動下,該區今年一季度經濟實現平穩快速發展。
5月17日,在安次區投資環境推介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總投資120.7億元的14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隨后,該區總投資15.5億元的河北衛星大數據應用產業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高鐵可視系統項目等4個重點項目,在今年“5·18”經洽會上陸續簽約。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今年以來,安次區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發展機遇,以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總抓手,以科技創新為動力,認真落實“1+4+N”等優惠政策,科學規劃,聚焦重點,精準發力,項目建設風生水起,成為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經濟發展靠項目,項目提升在集聚,集聚的載體是園區。圍繞園區擴容升級,安次區科學規劃,投入大量資金,不斷構筑高端園區平臺,園區總規劃面積拓展到149平方公里,項目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廊坊高新區、龍河高新區建設“好戲連臺”。廊坊高新區投資3.5億元,實施22項基礎設施工程,躋身全省協同發展重點打造的四個千億級園區行列;龍河高新區投資3.6億元,實施32項基礎設施工程,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兩大高新區聚集了全區95%的新興產業,產值超500億元,累計建設億元以上項目180個,成為省市承接京津高端產業的重要戰略平臺。
在不斷完善園區平臺的同時,該區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蓄發展后勁。積極爭列省市重點項目,著力推動恒生科技園等優質項目簽約落地,完善重點項目建設條件,推動康得復材等項目盡快投產。強化項目服務,以更大力度簡政放權,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縮短辦事時限,提高辦事效率,降低創業成本。同時,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建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制度體系,嚴查干擾、阻撓、破壞發展秩序和項目建設的違法違規行為。
“新常態下,不僅要筑巢引鳳,還要把創新擺在事關全區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全方位創新,為全市實施‘創新驅動、經濟強市’戰略提供重要支撐。”這已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安次努力把科技創新打造成該區第一品牌,加大研發投入、聚集科技要素、完善創新體系,積極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孵化器、企業研發中心,推動全區創新平臺跨入全國先進行列。主動對接北京科研院所及投資基金,聚集專利、人才、項目、資金等創新資源,建立協同創新聯盟,形成北京研發、安次孵化轉化產業化的模式。把創新文化與“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結合起來,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讓鼓勵創新、支持創新、人人創新成為時代潮流,讓科技之城成為安次代名詞。積極建立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不斷優化獎勵扶持創新的政策體系,精心培育各類創新主體,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科技小巨人企業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0家及企業研發中心8家以上。同時,進一步增加全區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切實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發展高端制造業,兼顧傳統產業。該區高端制造業項目加速聚集的同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持續發力。制定印刷包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案,引導實施技改升級項目,今年全區計劃技改投資達到40億元以上,全力爭創省級工業轉型示范區。充分發揮政策指導作用,積極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新增規上工業、限上貿易業、規上服務業企業各5家以上,有力拉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在一大批高端項目的帶動下,今年1至3月份,該區規上工業、社會消費品、實際利用外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實現了首季經濟運行“起跑”快中有穩。其中,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213527萬元,同比增長5.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0975萬元,同比增長11.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5106萬元,同比增長10.4%;實現財政收入190039萬元,同比增長11.0%;實際利用外資實現1472萬元,同比增長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