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穩步推進,京畿之城廊坊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安次區作為廊坊的主城區之一,以特色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成為廊坊壯美篇章的“點睛之筆”。該區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深化農村改革,加大科技興農、政策惠農力度,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化布局,激活了特色農業的一池春水。 又到蜜瓜豐收季,安次區楊稅務鄉前南莊村蜜瓜基地里,大棚戶王志祥正打理著自家的久青蜜瓜。“久青蜜瓜又脆又甜,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今年收成又不錯,我家的4個棚能收入8萬多元,設施農業真是條致富路。”王志祥難掩心中的欣喜之情。
該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產量產值的不斷攀升,帶來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大幅提升。目前,該區已建成萬畝蜜瓜基地、萬畝有機芹菜基地、萬畝特菜基地、精品蔬菜基地四大蔬菜生產基地及較有規模的產地市場,無公害蔬菜生產專業村88個,省級蔬菜標準園1.38萬畝,全區上半年瓜菜占地面積10.56萬畝,播種面積10.87萬畝,設施瓜菜播種面積6.07萬畝,瓜菜總產量38萬噸,總產值78942.5萬元。瓜菜產值占該區種植業總產值的48%,瓜菜產業已成為該區農業主導產業之一。
瓜菜種植形成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功勞不小。建立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安次區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的重要舉措。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根據當地的資源條件,將優勢產業的購銷大戶、加工大戶、技術專業戶等按自愿、民主原則組織起來,統一為農民提供種苗,傳授種養技術,拓展銷售網絡,初步形成了生產、儲藏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了資源合理流轉和優化配置,夯實了農業產業化基礎。目前,該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75家,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0%。
楊稅務鄉大北市村綠源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里,工作人員嫻熟地檢驗著久紅瑞蜜瓜的農藥殘留。“從棚里摘下的蜜瓜直接可以在村里檢驗,既節約成本,又保障了瓜菜的質量,這是我們的優勢之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該區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通過完善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步伐。目前,該區建有1個區級農產品檢測中心、2個鄉級檢測站和10個村街檢測點,年平均檢測蔬菜樣品550個,檢測率100%。與此同時,過硬的技術也成為特色瓜菜種植的軟實力,成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法寶”。
仇莊碧源種植有限公司、孟村、邢官營村、大北市村共300畝的新品種展示區堪稱該區特色農業產業“先行區”,在這里,大力推廣的瑞粉系列番茄抗病毒品種、巴萊姆牛角椒、布朗茄子等50余個瓜菜新品種散發著勃勃生機。
該區不斷加大先進品種和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力度,建設了區級大型病蟲害觀測場,全區病蟲害防治實現100%統防統治;推廣防蟲網配粘蟲板應用3.22萬畝,普及率70%,示范村標準園推廣應用1.38萬畝,普及率100%;推廣節水灌溉技術,10個省級蔬菜標準園推廣應用微滴灌面積3000畝,在落垡鎮10個村街實施旱作節水項目工程,推廣微滴灌1.8萬畝,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實現節能增效;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建設200平方米的實驗室,配備化驗人員7名,能夠獨立完成對土壤養分的測試和植物樣品的測試,檢驗合格率100%;在全區284個行政村取土樣4800個,進行多項指標測定,共推廣配方施肥面積30萬畝;建立了區、鄉、村三級科技推廣體系,利用“一村兩員”培養工程、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合作社培訓、電視專家講座、科技大集等每年培訓新型農民2.2萬人次,同時,積極與各大院校、科研單位聯合開展學研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