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區校舍安全工程先后投入資金1.25億元,整體重建學校14所,新建教學樓館7棟,維修加固危房3.7萬平方米。工程涉及全區101所學校中的82所,完成校安工程總量的90.6%,惠及4萬多名安次中小學生。
兩年來,安次區委、區政府按照“建設一所,裝備一所,提高一所”的工作要求.以校安工程為契機,加大學校硬件裝備投入,努力深化素質教育,加快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教育水平得到整體提升。
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安次師生們匠心獨運,將鋼筋水泥筑起的校舍進行文化裝修,讓每一面墻、每一個角落都成為生動的教材,陶冶性情,啟迪心靈。
第五小學和第十四小學豎起“二十四孝墻”,讓孩子們從小懂得孝道,尊敬師長;第十四小學還把孔子塑像請進校園,開展國學啟蒙教育,建成國學教育基地;十二中科學藝術館,把中國和世界近現代書畫作品請進圖書館走廊,孩子們從小接受書畫大家的熏陶。校安工程項目校已成為村街社區的代表性文化場所,實現了環境育人、文化育人。
助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校安工程為孩子們施展才藝、全面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安次區適時提出了打造“書香校園、 儒雅校園、溫馨校園、陽光校園、綠色校園”的辦學目標和“感恩立德,紅歌勵志,國學啟蒙”的德育工作思路,走出一條具有安次特色的素質教育之路。
第十四小學利用新建的科技樓開辟出茶藝、剪紙、古箏、書法、圍棋等多個特色教室,實施“大國學”教育。第十二中學利用新建的科學藝術館,開展音體美特色教育,創辦“陽光校園”,該校的健美操隊、柔道隊多次出征全國賽事,屢獲優異成績。他們還以剛剛落成的青少年活動中心為基地,與河北體育學院實現聯合辦學。第四中學的文學社幾年來培養了上千名小作家,在全國乃至國際上屢次獲獎。
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安次區的校安項目校實行高標準設計,所有重建改建學校全部更換新課桌椅,圖書館、實驗室全部以省頒I類標準裝備。特別是數字化校園建設,加快了該區教育現代化步伐。去年7月,該區學校實現了校校通光纖,校校建網站。兩年來,先后有10所學校裝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4所學校為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2所學校裝備了課堂錄播系統,全區學校訂閱電子期刊達200余種。
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個校安工程,救活一所農村學校。該區柴劉揚小學、大王務小學、磨汊港小學、古縣小學、十四小、東沽港小學等學校,改造之前都屬薄弱學校,校舍破舊,生源外流,教師外調,教學質量低下。新學校建成后,教室牢固了,校園漂亮了,教師們安心,學生們回流,教學成績有了明顯提升。
涉及全區82所學校的校安工程,讓一大批農村薄弱學校猶如鳳凰涅槃重獲新生,從基本辦學條件上迅速縮小了城鄉差距。校安工程以解決“大農村”教育為突破口,促進了全區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兩年來,安次區共有10所學校被評為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有28所學校被評為特色學校、綠色學校、德育工作先進校、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