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安次區委把加強各級班子和干部隊伍的考核管理作為推動發展的有效手段,常抓不懈,使考核工作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指揮棒”,作風轉變的“風向標”,在全區上下形成了“一心謀事干事、激情創業作為”的良好氛圍。
科學決策,考核體系全覆蓋。安次區六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在全區倡導爭先實干的價值導向,引導干部在發展一線比身手、比貢獻,努力推動安次事業始終走在前列”,并將建立全員目標考核評價體系列入《全區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和《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清單》,明確責任、掛賬督辦、重點推進。區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先后2次主持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3次召集紀檢、組織、人社、財政等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座談研討,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區委組織部認真總結過來考核工作經驗成果,將科級領導班子和區委管理干部,區鄉機關和事業單位科級以下工作人員,村級班子和村干部,社區班子和社區工作人員“四個層面”全部納入考核范圍,形成了一套導向明確、全員覆蓋、科學合理、務實管用的考核評價體系。
聚焦主業,考核靶向更精準。著力在考什么、怎么考、考公平上下功夫,科學設置考核指標,探索創新評價方式,嚴格把控定檔標準,持續提升考核的精準度、分辨率和權威性。突出一條主線。把“圍繞中心、推動發展”作為考核的一條主線貫穿始終,在考核內容的確定上,將全區中心工作和階段重點任務層層分解,作為各層面考核指標的核心,特別是將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土地執法、安全生產、信訪穩定等列入重點考評內容,根據各單位和個人工作性質不同,科學設定考核項目的分值權重,有側重、有針對性地開展考評,做到“中心任務在哪里,考核就考到哪里;問題短板在哪里,考核就指向哪里”,引導干部職工聚焦主業,助推班子精準發力。建立一種模式。打破單純“唯分定檔”的定量評價模式,將傳統的“民主測評”評價方式進行充分拓展,探索推行“實績考核+民主評議+上級黨委評價”模式,實現定量考核與定性評價的有機結合。在定量考核中,實施目標臺賬動態管理,年初確定班子和個人工作目標,逐條細化分解、責任到人。通過“月小結、季考評、年匯總”實現全程監督、掛賬督辦,形成人人有責任、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格局,使實績考核有抓手、有依據。在定性評價中,擴大民主評議范圍,綜合運用“上評下”、“下評上”、“社會評價”綜合評價方式,采取上級黨委和職能部門評、黨員干部群眾評、“兩代表一委員”評,實現全方位、多角度評價,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嚴格一套標準。合理劃分考核等次,細化對應標準,按照量化得分情況“對號入座”,初步評定考核等次。同時,綜合考慮年度重點工作、考核測評情況以及個人德才表現等多種因素,設定考核“高壓線”,明確規定班子和個人取消評優資格及直接評定不合格(不稱職)等次的若干情形,由紀檢、組織、政法、信訪、計生、環保、安監等相關職能部門嚴格按標準審核把關,由區委最終確定考核結果。
服務全局,考核成果促發展。強化考核結果剛性運用,將考核結果和獎與罰、升與貶緊密結合,圍繞發展大局選干部、配班子、建隊伍,真正使考核工作成為促進全局發展的“助推器”。獎勤罰懶,牢固樹立爭先進位的干事導向。反饋告知,實行動態跟蹤管理,促進其改進提高。分析研判,用一項項務實有效的制度舉措,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