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區80%的土地是農村,80%的人口是農民,如此區情決定,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區新城,實現全面小康,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民。如何實現廣大農民的“幸福夢”?該區在省、市層層部署落實下的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中更加明確了方向。于是,一場舉全區之力,融全民之智的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戰役全面打響,截至10月底,全區累計投資3406.3萬元,838個幫扶項目已開工778個,開工率達到92.8%。一項項舉措科學實施,一個個工程高效推進,“刷新”出農村的一張張“靚照”和農民的一張張“笑臉”。 黨員干部是群眾的主心骨。安次區將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與火熱開展的深化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建強“中樞指揮系統”,健全責任機制體系,使各項工作高效運轉。
該區成立了領導小組,組建了綜合協調、規劃編制等9個工作小組,統籌負責活動的部署和推動,將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納入“六大工程、五大保障”目標管理體系,與園區開發、項目建設、新城建設等重點工程同推進、同落實、同考核。
按照省、市“15件實事”要求,統籌制定量化全區3年工作目標,將今年的改造提升工作細化為5類28項具體任務,逐項明確領導、責任部門、具體責任人、完成時限,并將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干部年度考核體系,每月組織大評比、大排隊活動,激發工作活力。同時,抽調120名機關干部,組成42個工作組,帶著課題和任務進村幫扶。
結合深化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通過積極爭取,將該區23個村列入全省深化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重點村,實現“十件實事”與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雙落實”,截至10月初,全區累計投資2000萬元,388個幫扶項目100%開工,已完工359項,完工率達92.5%。廣大黨員干部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戰場放到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中,區四套班子累計下基層560余人次,區鄉干部累計下基層3000余人次。實行“天抽查、周調度、月總結” 督導推進機制,解決實際問題240余個,工程效率平均提升25%。
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涉及內容多、領域寬、范圍廣,安次區深刻認識到,要想切實提升農村環境水平,必須激發引導廣大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打響“人民戰爭”。因此,無論是改造重點還是推進方法,該區始終堅持尊重群眾的想法、傾聽群眾的聲音。
行動啟動之初,該區下發了《村街改造摸底調查表》,向廣大群眾征求意見建議,經過認真梳理,確定了“面推進、點突破、抓結合”的工作推進思路,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村街名人、企業老板和廣大村民都踴躍加入到建設美好家園的大軍,先后有20家企業、近百名各界人士捐資捐物,合計320余萬元;調河頭村、南辛莊村等20個村街與轄區企業達成36項基礎設施工程合作意向;全區51個重點村街自愿出工,參與幫扶達5000余人次。
廣大干部群眾按照“八化”整治要求,全面推進農村環境治理,集中優勢力量,打響了一場以“四清四化”為重點的攻堅戰。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出動人員萬余人次,清運垃圾2萬余方,清理國省縣鄉四級道路27條35公里,粉刷沿街建筑立面13.5萬平方米,清除沿街商戶臨時牌匾5100余塊。同時,將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富民利民相結合,重點圍繞建設省級農業開發綜合示范區,加快推進首期2萬畝“林田水電路”綜合改造,提高農業項目承載力。
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攻堅戰”已獲全勝,“持久戰”更要“給力”。為保持好、維護好、發展好工作成果,該區在各鄉鎮設立農村環境管理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各村街每500人組建一支由2至3名群眾組成的義務保潔隊,負責村街道路、公共廣場、“兩室”周圍的清理工作。在用好專項資金基礎上,籌資新建垃圾池箱600個,配備垃圾清運車170輛。目前,全區共成立義務保潔隊97支,基本實現了“村有保潔員、鄉有轉運員、區有垃圾處理員”的環境工作格局,實現了環境衛生工作常態化。
農村環境的改善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更堅定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念、激發了干群抓發展的干勁、激活了全區經濟發展的活力,推動了農村事業的突破發展。今年以來,全區新增設施蔬菜2萬畝,瓜果11萬畝,熊氏、池林、歐華和天棚4家農業企業在天交所上市,全區農業產業化率達46%,農業發展前景更加廣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