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區境內有永定河、龍河、老龍河3條河流及勝天渠、豐收渠、五干渠等17條支渠。該區立足實際,圍繞全區水系建設,遵循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全面建立和實行河長制,恢復河渠原有水功能,為維護河渠健康生命、實現河渠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該區實行河長制管理全覆蓋和境內河渠全覆蓋,落實區、鄉、村三級河長負責制。區級設立雙總河長,由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全區3條主要河流及17條渠道設立區級河長,分別由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處級領導擔任,每位區級河長安排1名技術參謀。各鄉鎮分別設立總河長,鄉鎮、村街對行政區域內各河渠分段設立河長。各地根據具體情況設置村級河長,落實村級河渠的管理和保護。區級、鄉級、村級河長對分管的河渠管理保護工作負領導責任。檢查督導下級河長和相關部門履行職責;組織協調上下游、左右岸進行聯防聯控;組織對超標排污、侵占河道、圍墾河渠、傾倒垃圾等突出問題依法進行清理整治;協調處置涉水突發問題;對河渠管理績效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區環保、建設、交通運輸、水務等部門通力協作,合力推進河長制相關工作。
具體工作中,他們全力加強水資源保護,嚴格水資源開發利用,實行水資源用水總量控制;嚴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和深層承壓水開采;做好工業節水、城鎮節水、農業節水,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實施限制納污紅線管理,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對工程管理范圍進行劃界豎樁和確權,嚴格河渠水生態空間管控;科學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采取嚴格措施,確保水源不受污染;加強全區范圍內渠道清淤疏浚和環境整治等工作。加強水污染防治,計劃實施永定河安次段清淤清障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等,全面整治重點河流渠道;全面實施“十大”重點行業水治理與清潔化改造等,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全面加強污水管網建設,加強城鄉生活污染治理;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控制,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專業戶;制定實施全區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實施水系連通工程,三年內逐步完成河渠連通工程建設任務。
該區加強水環境治理,開展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推進河渠管理政府購買服務,建設沿河水系林網工程,建立水環境監測預警與響應系統,建設水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做好河渠坑塘垃圾等清理工作。加強水生態修復,以東張務濕地保護為重點,科學編制濕地保護規劃,實施隔離保護與自然修復等濕地保護工程;加強河渠水生態保護,強化水源涵養林的建設與保護,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等,維護河渠生態環境。加強執法監管,建立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成立由水務、公安、環保、國土等單位組成的聯合執法小組,由河長辦組織每季開展一次聯合執法行動,依法治河管河,發現問題現場處理,確保河道治理工作有序推進。
關鍵詞: 安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