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融危機、國慶安保等重大考驗,不甘居后、銳意進取的安次人,用“壯大實力、夯實基礎、創新實干、務求實效”的“四實”精神,創造了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的好成績,經濟發展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也為安次騰飛確立了新的坐標。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6000萬到6個億,從區劃時的缺少項目支撐到現在的大項目紛至沓來,10年間,安次走過了艱辛的歷程。
2009年,該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同比增長12%;財政收入6億元,增長3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2億元,增長4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1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6498元,增長12.1%。
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為安次騰飛跨越夯實了基礎。
項目和園區建設碩果盈枝
2009年,安次區項目建設成果豐碩。全年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254個,較上年增加85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72個,同比增加74個。完成投資47.48億元,同比增長316%。
全區以“一區八園”為主戰場,園區經濟快速崛起,項目數量質量明顯提升。富士康一期順利投產,全年實現產值65億元,汽配城、華路天宇等一批大項目開工建設,鑫佳機電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龍河高新區全年完成景觀、路網等基礎設施投資1億元,一批大項目相繼簽約,以富士康為龍頭的電子信息及先進制造業呈現集群發展態勢。安次工業園投資8000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4平方公里起步區基本實現“七通一平”。目前,已有22個項目簽約入園。
六個鄉鎮產業園穩步發展,園區選址、規劃及產業定位工作已經完成,富鑫鍍錫、洸遠金屬制品、華路天宇、萬森工藝、藍菱印包等多家企業入園建設,鎮域經濟發展后勁逐步增強。
民生事業真心為民
該區全年累計籌資1.9億元,集中實施了30項民心工程。投資3600萬元,全面強化教育基礎投入,高標準建成第十四小學;投資5100萬元,完成了磨汊港、柴劉楊等6所農村中小學整體重建和8.6萬平方米危舊校舍改造工程。加強健康衛生服務,投資1000萬元,完成區醫院改造和仇莊、碼頭等4所鄉鎮衛生院改建工程,52個村街衛生室達到省級標準;兌現參合農民醫療補助2500萬元。改善農村道路交通,投資1969萬元,完成村道改造43.9公里、縣道東高線西延4.6公里;投資552萬元,重建東張務大橋和光榮村、馬杓榴兩座農橋,解決了周邊5萬余名群眾出行難題。全力加強社會保障,投資1970萬元,完成城鄉低保擴面提標工程,對385戶困難群眾實施了醫療救助;籌資487萬元,為161戶農村困難群眾重建了新居,幫扶救助貧困殘疾家庭62戶。
科學謀劃為安次騰飛插上翅膀
剛剛閉幕的區委四屆五次全會和區“兩會”,對2010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發展進行謀劃部署,明確提出建設“一區八園”、構筑“四大板塊”、夯實“三大基礎”的戰略構想,為安次騰飛勾畫了美好藍圖。
2010年該區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收入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5%和10%;節能減排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
目標已明確,落實最重要。該區就如何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做足了文章。
全力推進園區建設工程。圍繞建設“一區八園”、構筑“四大板塊”,重點推進龍河高新區、安次工業園、中部經濟協作開發區、南部科技創業園開發建設。
狠抓項目建設工程。大力實施“項目建設百日攻堅”行動,圍繞“三個一批”,全面落實日調度、現場辦公等制度,狠抓工作落實。力爭全年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240個,億元以上項目4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10個。
大力實施“三年大變樣”工程。重點開發城區綜合發展板塊,構筑“4+2+1”格局。“4”就是龍河中心區、銀河新區、高鐵廣場商貿區、光明商務區;“2”就是龍河高新區、安次工業園;“1”就是建設龍河景觀產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