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上半年經濟運行穩中趨好
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1679.9億元,同比增長6.1%
上半年全部財政收入257.2億元,同比增長25.9%,增速居河北省第2位;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9.36萬戶,同比增長57.6%,居河北省首位
邯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半年,全市工業生產、項目建設速度加快,經濟運行穩中趨好,全市全部財政收入257.2億元,同比增長25.9%,增速居河北省第2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7.1億元,同比增長9.5%。
總體態勢穩中向好。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1679.9億元,同比增長6.1%。一產較為穩定,肉蛋奶產量分別完成年計劃的50.7%、50.8%、51.9%;二產逐月回升,6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三產支撐作用增強,完成服務業增加值748億元,同比增長11.5%。
供需雙側積極變化。供給側方面,過剩行業產量不斷下降,上半年全市生鐵、粗鋼、水泥產量分別下降25.2%、17.2%、13.5%,鋼鐵、焦化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增加值下降8.3%,占規上工業比重同比下降1.8%。需求側方面,投資增速持續提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3%。省市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均超額完成進度目標。消費拉動持續提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7.4億元,同比增長9.9%。
“四新經濟”成效初顯。新產業加快培育,上半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分別增長30.1%、12.3%;實現旅游業總收入329億元,同比增長28%。新技術快速增長,全市專利申請量達2659件,完成技術交易額30億元。新業態加快釋放,快遞服務企業完成收入3.2億元,同比增長56.3%。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9.36萬戶,同比增長57.6%,居河北省首位。新模式不斷發展,上半年全市過橋基金提供短期周轉資金76.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569.7億元,比年初增加182.9億元。
質量效益持續提升。財稅結構積極變化,上半年稅收占全部財政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83.3%、68.7%,同比分別提高6%、5.7%。工業效益提升,1至5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利潤91.4億元,同比增長29.7%。大氣環境不斷優化,上半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20.6%,PM2.5濃度同比下降12.4%。
針對傳統行業增長受限等問題,邯鄲將加強重點項目攻堅,加快推進春季集中開工項目建設,力爭百家匯電子商務產業園等50個項目今年11月底投產或部分投產。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實施千項技改工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抓好格力中原智能裝備基礎件產業基地等一批大項目,確保今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
全面提升創新能力,開展規上企業研發機構達標行動,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00家以上。加強協同創新,深化與北京大學、中國農大、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對接合作,圍繞重點優勢產業和技術領域,組織實施市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項。推進軍民融合,加快推進中船重工(邯鄲)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區建設,力爭年內軍民融合企業達到50家。(記者劉劍英、白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