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以及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等相關人士,針對社會各界關注的醫療物資保障的生產、調度、進口等相關工作的最新進展進行一一介紹。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在會上表示,在口罩供應方面,根據初步統計,截至2月3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日產量已經達到1480.6萬只,比前一日環比增長3.1%,產能利用率達到了67%,環比提高2個百分點。
“對于一些企業擔心將來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們再次強調,疫情過后富余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郝福慶介紹,N95口罩已經達到11.6萬只,環比增長48%。其他的醫用口罩是998萬只,環比增長36%。增長還是很快的。普通口罩是471萬只,總體看,口罩產量呈現持續上升勢頭,尤其是防治一線急需的醫用N95口罩,優先保障,增速更快。
他同時指出,在使用方面要科學使用、合理使用。大家知道,口罩有很多種,要按需使用,按照功能使用,避免過度使用。醫用N95口罩重點是保障一線,保障醫務人員的需要,而一般的防護,請大家盡量不擠占寶貴的醫用資源。
疫情發生以后,社會各界,還有外國政府、國際組織、境外機構、廣大愛心人士、華人華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回應稱,截至2月4日,國內生產的企業累計向湖北發送醫用防護服21.9萬件、護目鏡23.3萬副。
對于慈善機構接收到的醫用N95口罩、防護服等關鍵物資,有關方面協調解決物資捐贈過程中遇到的國內航空、鐵路、公路等運輸方面的困難和問題,關鍵物資轉運到湖北以后都會及時按照捐贈者的意愿進行對接和發放。
郝福慶介紹,國家發改委在協調口罩信息供需對接時,對此進行了統籌考慮,并積極提供運輸等方面的協助,確保關鍵物資能夠及時發揮作用。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疫情發生以來,海關總署實施快速通關,加快醫療物資供給保障。海關總署綜合司司長金海介紹,據海關總署對申報的數據統計,2020年1月24日以來,全國海關共驗放疫情防控物資17.1萬批次,3.77億件,價值12.16億元。
具體來看,1月24日以來,從進口的疫情物資的品類來看,其中有77.3%是防護用品,共有3.67億件,價值9.4億元。這些物資中主要包括口罩3.28億只、防護服385.4萬件、護目鏡62萬副、醫療器械45.3萬件,價值7070萬元。
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占了60.4%,捐助的物資占了23.5%,捐贈物資共計8776.4萬件,價值2.86億元,主要包括口罩7179.9萬只、防護服153.3萬件、護目鏡33.7萬副。另外,從今年1月30日以來,每天進口的疫情防護物資金額基本上保持在1.5億元以上,所以進口的量都保持在這個穩定的量上。
國外捐贈物資中的醫用口罩是關鍵物資,也是保障防治一線需求的重要渠道。
對于外國政府、國際組織、境外機構的捐贈物資,以專機方式直接運抵武漢天河機場,以腹倉帶貨等方式捐贈的小批量物資運抵北京等其他城市以后,按照即來即走的原則,在48小時以內轉運到武漢。這個機制建立以來,已經完成了多個境外捐贈物資轉運接收工作。
此外,自主進口也是一條主要的補貨渠道。曹學軍介紹,數據顯示,醫用防護服的產量,從1月28日的0.87萬件已經擴大到2月4日的3.16萬件,還有一部分,通過進口的渠道補充現在緊缺的缺口。(陶鳳 彭慧)
關鍵詞: 口罩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