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三板退市的深圳市紫光照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稱“紫光照明”),如今正式轉戰科創板。
公開資料顯示,紫光照明主營業務為工業照明設備和智能照明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提供工業照明領域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等。
40%募投資金用于置辦場地及裝修
2017年-2019年,紫光照明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2億元、2.01億元和3.48億元,實現凈利潤1843.36萬元、1729.26萬元和5034.18萬元。雖然業績大幅增長,但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持續告負,分別為-3832.11萬元、-1942.66萬元和-68.27萬元,
同時,紫光照明的主營業務毛利率略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9.14%、59.07%和55.55%,呈下滑趨勢,而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68.68%、69.18%和67.95%。
此次IPO擬募集資金4.56億元,分別用于年產80萬套工業LED照明燈具及100例照明系統項目、研發中心項目、區域營銷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補充流動資金以外的三個項目都需要購置場地和裝修場地,所需資金合計1.82億元,占總募集資金的40%。
其中,年產80萬套工業LED照明燈具及100例照明系統項目的場地建設及裝修費為1.08億元;研發中心項目的場地購置和場地裝修費合計5700萬元;區域營銷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的場地購置費為1740萬元。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用于場地購置和裝修的資金占總募集資金的40%,等于把寶貴的募集資金浪費在不產生效益的地方。我認為,投入研發的費用相應減少,勢必會影響其科創屬性。”
三年合計研發投入不及同行公司一年投入
紫光照明選擇的科創板,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紫光照明的科創底色究竟如何,引起了業內注意。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紫光照明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9.59%、9.82%和7.06%,高于行業平均值4.86%、5.08%和4.44%。
但從金額來看,紫光照明與同行業公司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報告期內,其研發費用分別為1648.19萬元、1978.67萬元和2457.96萬元,合計6084.82萬元。而單看2019年,海洋王的研發費用為7897.31萬元,華榮股份的研發費用為6971.87萬元,均高于紫光照明的三年合計研發費用。
除研發費用以外,發明專利也是體現企業研發能力的參考指標之一。招股書顯示,紫光照明目前已申請下來的發明專利共有8項,公司及子公司另有19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不過,同行業可比公司海洋王2019年年報顯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2282項國內專利和253項PCT國外發明專利,其中國內專利中的發明專利共有2158項。紫光照明與之相比,發明專利甚少。
此外,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紫光照明在招股書中劃分學歷時,將大專及本科劃分在一起,共計767人,占公司總人數的77.32%,中國網財經記者發函并致電紫光照明,詢問這樣的劃分方式,是否由于公司本科生較少所致。截至發稿前未得到回復。(記者 郭美岑)
關鍵詞: 紫光照明擬科創板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