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間,SOC(應用處理器芯片)設計公司瑞芯微(603893.SH)披露了2021年第一季度預增公告,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為5.6億元至5.7億元,與上年同期2.71億元相比,同比增加106.81%至110.50%。
另外,瑞芯微預計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為9900萬元至1.17億,與上年同期3188.82萬元相比,同比增加210.46%至266.59%;預計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7190萬元至8390萬元,與上年同期2771.20萬元相比,同比增加159.45%至202.76%。
若按照實現歸母凈利潤的上限計算,瑞芯微一季度的盈利水平已經超過了2020年全年盈利額的60%。
對于一季度業績預增的原因,瑞芯微解釋稱,疫情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公司產品下游的應用領域市場需求旺盛,特別是公司多年來長期耕耘的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領域增長迅速,帶動了公司芯片產品銷量的大幅增長。
而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是確認政府補助收益和公司對外投資公允價值增加。
瑞芯微是一家聚焦于智能應用處理器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及其他芯片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其產品涵蓋SoC、電源管理、接口轉換芯片、無線連接芯片等。公司產品應用的重點領域則是AIoT。
根據瑞芯微在今年2月接受太平洋證券、開源證券調研時的表述,公司產品主要從四個方面去布局(AIOT):首先是高性能計算,目前公司現有的旗艦產品智能應用處理器芯片RK3288、RK3399,應用在PC、商業顯示、會議系統、智能POS機等領域,今年公司將推出采用8nm先進制程的RK3588,應用于PC、高端平板電腦、邊緣計算服務器等領域。
其次,在智慧視覺方面,瑞芯微推出的智慧視覺處理器芯片已于去年量產、高性能視頻編解碼處理器芯片已于今年一季度量產。
此外,瑞芯微布局方向還包括手機周邊配件及其他芯片以及光電應用。
《科創板日報》記者同時查閱了瑞芯微在招股書中披露的6家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前述公司的芯片產品或應用領域,與公司較為接近或有所重疊)的最新業績,其中已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的全志科技和中穎電子的業績均較上年呈現同比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報喜的同時,瑞芯微同時做出了風險提示。公司稱,報告期內,在全球集成電路行業供應鏈緊張的情況下,晶圓代工廠和封裝測試廠的產能能否保障采購需求,存在不確定的風險。此外,需求增長過快,而產能增加有限的情況下,也會造成晶圓代工生產和封裝測試廠的產能緊缺的風險,因此公司能否滿足客戶的需求存在不確定性。
以瑞芯微主營產品之一電源管理芯片為例,據了解,自去年7月開始的電源管理IC緊缺已持續了三個季度,下游電子制造廠商至今依舊在積極找貨備貨。
在產能缺貨的背景下,疊加上游原材料、代工成本的增加,電源管理IC也掀起了漲價潮。
3月31日,瑞芯微向客戶及經銷商發布了產品調價通知函,宣布將于4月1日起,對所有芯片進行不同程度的價格上調。此前所有未交付的芯片訂單,以及后續的訂單都將按照新的價格執行。
公司稱,近期全球市場、供應鏈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動蕩,造成了半導體行業結構性的全線缺貨。目前,晶圓,基板,封測的成本已經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上漲,同時產能緊張,各個鏈條的交期延長,當下有限的供應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為確保穩定的供應,持續做好客戶服務,公司在繼續自行承擔大部分成本上漲的基礎上,經過慎重研究,決定對芯片產品進行不同程度的價格上調。
除瑞芯微外,包括晶豐明源、士蘭微、臺灣力智、聯發科立锜等電源IC產品線也全面漲價。
招商證券分析師鄢凡、盧志奇在4月1日發布研報稱,從短期來看,代工廠、封測廠等或將率先受益于供給緊張的局面,而設計廠商則需要重點關注其是否有能力優先獲取晶圓產能,國內以往被認為是低端產品的設計公司在當前缺貨局面下或有新的發展機遇;從中期來看,產能緊張的緩解需要依賴晶圓廠的資本開支,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廠商有望受益于全球晶圓產能擴張以及國產化推進進程。(上海,記者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