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路建得早,以前翻建不徹底,晴天揚土、雨天積水,道路坑坑洼洼極其難走!這次借助雨污分流工程,污水入網了,鋪上了瀝青路面,這回可好走了!這是黨和政府給老百姓辦實事的體現。”家住豐寧縣城園丁小區的退休教師李老師說。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豐寧滿族自治縣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踐行初心使命的著力點和落腳點。采取組織推動、示范帶動、宣傳鼓動、督導促動的方法,實現黨史學習教育的迅速跟進、升溫。截至目前,共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民生類項目20個,其他項目39個,細化為群眾辦實事舉措33項;組織開展服務群眾活動113次;出臺長效制度5個;出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16項;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矛盾糾紛319件。
了解群眾需求。該縣下發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施方案》,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第一步,廣開言路問計于民,掌握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征集意見箱、融媒體平臺、網絡平臺,征集群眾微心愿,找準查實基層和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并建立征集意見建議臺賬,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狠抓問題解決。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聚焦發展亟待解決的痛點難點問題,聚焦長期未能解決的民生歷史遺留問題,能夠當即解決的困難及時解決。在深入調研、掌握群眾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在為民排憂解難中自覺踐行黨的初心使命,讓群眾有更多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狠抓項目落地。緊緊圍繞20項民心工程、“三重四創五優化”和“三基”建設年等重點工作,細化和明確每個項目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同時,健全項目推進問題分層協調機制,部門層面可以協調解決的由牽頭部門協調,協調不了的提請縣領導協調,及時掃清項目推進障礙。建立民生實事優先保障機制,對民生實事項目的審批、資金、用地等都做到特事特辦、急事快辦,確保民生實事項目快速實施。建立健全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推進落實機制,實施臺賬管理,確保事事有人做、件件可落實。
抓好志愿服務。開展崗位學雷鋒活動,建立黨員先鋒崗、責任區,亮出黨員身份、亮出工作職責、亮明先鋒形象,比學習、比作風、比服務、比貢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利用黨員活動日、節假日及業余時間,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常態化參與志愿服務,每名黨員干部為群眾至少辦一件好事實事。組織開展了服務群眾活動113次,黨員干部帶頭參加志愿服務活動436次,服務群眾11.47萬人次。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的長效體制機制,推動為民辦實事常態化、長效化。(通訊員劉海波 張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