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與福祿諧音,象征著幸福與美好。近年來,大城縣臧屯鎮九間房村大力發展工藝葫蘆種植產業,創新產品種類,拓寬銷售渠道,初步形成了工藝葫蘆種植、加工、銷售、技術服務等上下銜接的產業鏈條。
近日,記者在九間房村葫蘆種植園里看到,葫蘆已經長大成形,一個個“葫蘆兄弟”呈現出別樣的姿態,有如意形狀、有天鵝形狀……成了鄉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九間房村村民于敏香說:“今年種了40余畝地的葫蘆,主要是用于葫蘆深加工。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戶,收入可觀,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加入葫蘆深加工行業,一起增收致富。”
近年來,九間房村積極發展工藝葫蘆產業,一方面通過對葫蘆生長過程進行人工控制,采用綰結、勒扎等技術,打造出理想的花樣造型;另一方面,通過對成型的葫蘆進行深加工,制作集觀賞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工藝葫蘆。工藝葫蘆成品具有很高的觀賞、收藏價值,每年都會吸引眾多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收藏家前來收購。
九間房村的葫蘆烙畫也遠近聞名。作者運用多種手法,在葫蘆光滑堅硬的表皮上,創作出人物、山水、花鳥等作品,能長期保存、收藏,藝術價值極高。九間房村村民繳艷霞說:“烙畫葫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葫蘆文化的傳承工藝。為了更好地發展葫蘆文化產業,我們在葫蘆烙畫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彩繪葫蘆和掐絲葫蘆等工藝,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據了解,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城縣開始大規模葫蘆種植,經過2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九間房村為中心,輻射周邊十余個村街的葫蘆種植加工產業群,在京津冀地區享有盛名。九間房村黨支部委員徐春英說:“目前,我們正在籌建文創科普區、觀光娛樂區、農事體驗區、休閑度假區四個功能分區,打造集觀光、體驗、購物、游學、文創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小鎮,逐步實現產業振興和文化振興的深度融合。”
目前,九間房村的葫蘆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種類達30余種,是全國品種最全的葫蘆種植園區。葫蘆種植農戶達80余戶,專業技術人員600余人,葫蘆種植帶動的深加工及工藝葫蘆雕刻、烙畫、彩繪和葫蘆銷售等從業人員近千人,年接待客商20000人次,銷售總額2000多萬元。(記者 楊雅淇 通訊員 杜海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