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衡水市醫療保障局獲悉,目前,全市開通門診統籌定點3493家,實現了鄉鎮、社區的全覆蓋,享受門診統籌待遇75萬余人次,醫保報銷180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衡水市醫療保障局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借鑒先進地市經驗,出臺了《衡水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實施方案》,從今年1月1日起,全面推進門診統籌制度。取消城鄉居民醫保個人賬戶,按照每人60元標準從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劃撥資金(參保人員不另外繳費),單獨建立普通疾病門診統籌賬戶,單獨管理。參保居民在協議門診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時,政策范圍內門診醫療費用不設報銷起付線,支付比例為50%,報銷封頂線為200元。在鄉鎮級定點醫療機構單次(或每日)門診費用報銷不高于60元,村級定點醫療機構單次門診費用報銷不高于30元。
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制度是衡水市今年20項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該局將其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對門診統籌定點設置、簽約服務、資金撥付、就醫管理等各個關鍵環節進行周密部署,細化工作措施,印發了《關于扎實推進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高質量實施的通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通過印發政策明白紙、錄制宣傳音頻、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大力宣傳,共發放宣傳紙、宣傳冊20多萬份,分發宣傳視頻U盤600多個,做到宣傳到鄉、到村、到戶、到人,使參保人員全面了解門診統籌政策,清楚就醫流程;將門診統籌基金納入日常基金監督范圍,加強對醫療服務行為監管,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堅決杜絕推諉病人、套取基金等行為發生;將患者滿意度、醫療服務質量、資金使用率等指標納入綜合考核范圍,與醫保基金年終清算掛鉤,進一步提高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責任感;此外,將門診統籌工作的落地實施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具體體現,多次組織召開工作推進調度會,加強對各縣(市、區)督導調度,針對推進中的問題集中研究解決,確保這一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目前,全市開通門診統籌定點3493家,實現了鄉鎮、社區的全覆蓋;享受門診統籌待遇75萬余人次,醫保報銷180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實施門診統籌,將原來城鄉居民個人賬戶60元的標準提高到200元,大幅度提高了參保人員的門診待遇水平,滿足了參保人員“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誤”的就醫需求,切實減輕了就醫負擔,給參保人員帶來了實惠。門診統籌發揮大數法則,提高了基金的使用效率,有效緩解小病住院問題,減少了基金的浪費,使有限的醫保基金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基金支付實行總額打包支付政策,將門診統籌基金按人頭包干分配給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發揮好居民健康守門人的作用,引導參保人員基層就醫,緩解大醫院接診壓力,帶動提高了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下一步,該局將根據全市城鄉居民普通門診次均費用、參保人員就醫需求,以及門診統籌基金運行情況,逐步完善相關政策,采取更多的便民措施,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打造為真正惠民、利民工程,讓參保居民享受到更多改革紅利,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在醫療保障領域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記者盧婉鳳)